我想写一本书,并为它先做了个序。
熙熙攘攘,来来往往,“小健君”从2016年注册到今已有三年,连续更了一年后因为私人原因断更了两年。
断更两年后的今天,我决定继续把《小健君》做下去,因为不能白白枉费我的创此号心血,忘记我的初心。
经过两年的风吹日晒,我成长了许多。
今年开始筹备新书《杂》,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本,今天我就先把序放上,明天恢复更新。
序:
倘若说世间万物皆有其物质规律,倒不如说一物归一物,文学也是如此。
向来人们都喜欢给一些人贴上标签,归上类别,甚至定义他的属性。
比如某人是哪个派别的作者,现实主义又会想到哪个作者,不管是什么总会被划得清楚,相信不止是作家,任何人也会被如此对待。
其实这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这更多的读者对于作者的尊重,通常派别归类总是需要对作者本身非常的了解和拥有独特的理解能力。
当作者的一个标签被贴上时,这个作者无疑是成功的,说明他的作品能够受到读者欢迎且被深入理解,这可以说是超越了作品本身的价值。
上面说了这么多,与此书有什么关系?
首先,以往的文学总是附带一个核心的思想,风格多变但不离本身,而《杂》不想只拥有一个核心的思想,我想赋予它零散的“生命力”。
回到我的这本书,大家可能会问这书名为什么叫《杂》?
一个字的书名已是非常的少见,除了这几部著名的作品巴金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外,一字书名的少见令我不得其解。
此书的“杂”不单纯是像王小波作品《沉默的大多数》的那种文学架构上的“杂”,我更想表达的是思想上的杂、人性社会的杂。
这本书可能会引起共鸣,也有可能会与读者的思想观念完全相反,因为它由我对于社会变化的分析、个人经历和一些社会现象组成,不求于认可,对此书《杂》的理解与读者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杂”在文体,“纯”在人心,这八个字正是我想通过这本书所达到的目的。
对待世间万物,不拘束于情怀,不止步于批判。
作此书的想法只有一个:不想在喧闹的世界里失去理性,因为看透看不透,都决定于你与世争存的态度。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每天写一篇文章?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在想:是啊,我为什么不每天来一篇?
但是,想法总是比现实美好。一天只有24小时,而工作就占据了大半的时间,更何况还有吃饭睡觉的时间没算上。
其实,一天写一篇文章并不是很难,难的是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
这两年经历太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希望,以后我会尽力更新,跟你们聊聊这两年发生的一些事情和感触。
我现在目前在做三个号:情感号【小健君】、影视类【十点放映机】和科技资讯类【洞见数码】,有兴趣的可以关注。
最近,小说《独门异事》有了新笔名:空灵纸笔。
它的意蕴是:“纸上留白字,只为空灵笔”,感谢那些没取关我的朋友,感谢那些曾经支持过我的人。
话不多说,今天就到这了,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