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开店、上班、做企业,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称着创业(售出自己的时间)。那么,在这起步阶段,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见:速成”,大抵上应该指的是“迅速成功” —— 那当然不可能了!但, 快速入门 ,绝对是有可能的,而且还绝对必要 !
需要获得某项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最快的时间里,摸索清楚最少必要知识 (MAKE:Minimal Action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都有哪些? 然后迅速地掌握它们,在那一瞬间,任何人都完成了“快速入门” 。
比如,开车的最少必要知识是什么呢?一个字:“慢”。这一个字能避免绝大多数的车祸 —— 虽然很多人喜欢炫技,认为那些开车慢的人“太肉”,但,不争的事实是,这一个字不仅已经够用,不仅救命,还少害很多命。
比如,掌握一门外语的最少必要知识都有哪些呢?
1. 认识字母
2. 认识音标
3. 会查词典
4. 懂基本语法
5. 会查语法书
6. 会用 Google 搜索引擎
快速入门彻底完成,剩下的不是学,是“用”,是“践行”,是在用的过程中纠正,在践行的过程中发现,在错误中不断改进,在不足中不断弥补…… 是为“精深”。
把“最少必要知识(MAKE)” 这个“元件”装进自己的“操作系统”之后,你再去审视任何你想习得的技能,你就会发现,长期以来挡住你的只有一件事儿: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接受自己的笨拙,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尝试,观察哪里可以改进,再反复练习,观察自己哪里可以进一步改进,再反复…… 这是学习一切技能必须的过程 —— 关键在于:
1. 尽快开始这个过程;
2. 尽快度过这个过程。
所以,专注,事实上是“尽快度过那个(笨拙的)过程”的核心方法,就是加上“长期”这个概念,对专注的人来说,他们的“长期”比不专注的人的“长期”更短 —— 短出很多很多……
感:习得任何一门技能,要在最短时间内探索获取“最少必要知识”。且这最少的必要知识要抓住最核心的东西,这一点特别关键。
比如开车,自个开了10多年,常被朋友称为“老司机”,可却一直没真正抓住核心——慢。虽从未出过交通事故,可这只不过是侥幸。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实自个一直没真正入门。
比如我目前从事的拓展领域,2年多,可自打入门之后呢,剩下的“用”和“践行”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践行中纠正、迭代、弥补、精深做的差很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只是尽快开始了这个过程,而没有尽快读过这个过程。从这个视角出发,正是缺乏|“长期”的这个维度,才使得自己感觉一直处于入门而不精深的段位。这么一想,其实,自己习得的很多技能方面,都有这个尬点。而正是因为缺乏这个“长期”的维度,凡事就很容易三分钟热度,缺乏持续的专注,以致无形之中拉长了“长期”的维度。
思:现在想想,今天打磨的“速成”这个概念,有种醍醐灌顶的心流感觉。一直以来,琢磨不透这“快速入门”的真正定义,即便是个别技能习得之后,还是缺乏修正、精深的打磨,所以就处于长期的入门而又未入门的境地。想要速成,就得以最快的速度,运用时间和概念多个维度,精专这一领域最少必要知识。而更为关键的是入门过后,保持耐心,坚持在长期维度基础上聚焦深耕,这样才会导致创业阶段不断走向高处。
行:一草一木一世界,自我操作系统的架构太需要概念的打磨了。选择创业,get“速成”这个精准定义过后,才算是真正入门了。很高兴这一点,开始做起来,继续自我的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