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4周四 心理文萃
一、司空见惯的情景
小学三年级学生明翰的妈妈,发现儿子的堂上作业本被老师用红笔打了几个大叉,旁边是老师龙飞凤舞的朱红批字:粗心!不检查!上课不认真听!
妈妈不肯签字,扔给他的爸爸。爸爸一看当即骂开了:小混蛋!上课不听课,做作业象放火箭,一分钟就涂写完交了,赶着去买东西吃了还是出去玩?
妈妈也跟着说:说了你多少遍!你都当耳边风了!你急什么?为什么不检查?为什么?
面对爸妈的轮番训斥,明翰低着头一声不吭。
说着说着,爸妈又说到了楼上的小雯,如何细心、认真,作业本上老师打的勾像漂亮的花朵。对面的斌斌,则是如何有创意,写了一篇棒极的作文,张贴在表彰榜上。“哪像你,整天只顾着玩、玩、玩!前世没玩够啊?”
终于,明翰忍不住了:“又来这套。你们总说小雯斌斌好,那就去做他俩的爸妈,我去做人家的儿子。”
明翰的爸妈马上愣了,睁大眼睛齐齐望着他,一时间无以应对。
明翰连哭带诉,像发泄积蓄已久的怨怼:小雯的妈妈跟她一起吹肥皂泡,一起跳绳。斌斌的爸爸总笑眯眯同他说话,哪像你,一开口就凶巴巴的。他爸有空就带他在小区里玩,看他翻双杠,陪他打乒乓球。你们有过吗?你们什么时候陪我玩过?一个晚晚看电视剧,一个有空就去打麻将。还来说我------
一幢幢屋檐下,万家灯火之中,这种情景是不是每天都会发生?
作父母的搬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训自己家的孩子,并且屡次三番的对比,殊不知这孩子也会反其道而行之,他也在比较别人家的家长,“东家的爸爸怎么样,西家的妈妈又怎么样”,没准他还真想换换家长玩呢。
二、大人闹心,小孩就容易吗?
俗话说,八九岁的孩子狗都嫌,这年龄段的孩子,确实处于孩子气未泯,顽皮淘气,贪玩喜耍爱撒野,除了玩,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注意力非常容易受到干扰,这是天性使然。
人类已进入多屏时代,有无数家庭的客厅打开模式是这样子的:墙壁上电视开着,手上拨弄着手机、ipad,旁边的电脑永远是开着的------
成年人也拿自己没办法,定力越来越把持不住,那么对孩子来说,其实更难。何况还有网络游戏,它比烟酒毒更难戒除。对处天求知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换成我们自己,也许堕落得更不堪。
有人说,婚姻出了问题,夫妻双方都有责任。亲子出问题,却只会是父母的责任。孩子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就像一块璞玉,父母是否想过如何雕琢吗?后天的塑造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一生。
三、改变从心开始,建立有效模式
看到孩子贪玩,做作业不上心,做家长的,像明翰的爸妈这样,大吼大叫,劈头盖脸一顿痛骂,结果怎么样?除了自己骂得痛快,解决问题了吗?明翰下次做作业,会变得认真细心,还是依然如故?答案是明显的。毫无疑问必定会陷入“出问题——责骂——收敛——再出问题——再责骂”的循环。
如果他们每次都是这样责骂一通就算了,以为孩子会因挨骂而有所醒悟,自觉改进,以为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那就永远别指望孩子从善如流,自动变好。
很多做父母的可能一辈子也没意识到自己错了,他们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管教的,他们当然也要这样,不是吗?也可能有些家长知道自己方式方法有问题,但却不知道错在哪了,应该怎么改。
不管怎么样,做父母的首先要转变认知,意识到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光发泄气愤于事无补,反而适得其反。
同时,积极寻求与孩子沟通的打开方式。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内心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别人的赏识。这不论对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是普适的。即使再顽劣的孩子也概莫能外。只有真诚的赞赏才能将孩子的内心调动起来,使他主动自觉地做好他该做的事情,这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