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级的学生在学校60周年校庆的日子赠予母校一尊孔子铜像,于是他便矗立在牡丹园里,牡丹开了,他笑了。
牡丹的花期可能是很长的吧!直到昨日,透过薄暮秋雨牡丹依旧零星的开着,红的,粉的,白的,没有蜂围蝶阵,它便冷寂的开着,映衬着孔子那黝黑的青铜脸庞,孔子笑了。他的身后是一列齐整的松树,像一排训练有素的士兵。绿得发青。
大家不喜欢孔子像前的牡丹,总觉得像是一个硬汉子穿着窑姐的彩衣。“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似乎总与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等浓艳的辞藻联系着,是富贵的象征。大家所知孔子一生贫窘,如何与富贵相连!与像前的牡丹相比像后的松树就显得相对协调些。论语中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对松柏赞颂有加,可见孔子对于松柏的仰慕。孔子胸怀普救苍生的思想和远大的报复,周游列国,虽常遭鄙夷,但坚持不懈,这却与松树的精神何其相似。只是与孔子的中庸相比,直立常绿的松树显得有些傲气。
那就刨牡丹伐松树,种点与环境相协调的植物吧。在像周围的地上刨坑,50见方,四周贴瓷砖,注水,种莲花吧。再植入鱼苗,两三个月便可长大。“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此虽不及江南却甚似江南。更加有“中通外直,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这回总与这孔子相称了吧。
孔子依然笑了。他虽钦佩莲花高贵的品质和清秀的身姿,但却反感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矫情。
把鱼杀死吧,荷塘填了,松土,撒些菊花籽吧。待到花开烂漫时,金灿灿一片,色彩鲜艳,即使在月光下也能映亮孔子的脸。于是采菊花,晒干,泡茶,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可是孔子依然笑了,他想起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由物及人,笑陶渊明消极避世。
忽然校长谨慎了,主任也犹豫了,该种什么呢?荒着吧,看见孔子笑就不知所措了。
但孔子依然笑着,笑从嘴边生,那么真诚,其实他一直这样真诚地笑着。
(教育改革大家都很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