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金融心理学》
作者:拉斯·特维德
书籍背景:
本书作者是一位成功的投资银行家,基金经理和金融衍生品投资人,是一名擅长割韭菜的金融大鳄。他以自己的从业经验,从心理学角度,为我们揭开了股票交易的神秘面纱,教导大家在投资时如何远离风险,做好自我保护,该书一经出版就畅销全球。
阅读感受:
通俗易懂的一本金融投资类书籍,阅读体验良好。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影响金融市场价格最直接的因素是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和认知。通过阅读,让我对金融市场背后的基本原理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很具启发意义。
书摘/笔记:
一、金融市场的四个基本原理。
❀市场总是走在经济的前面
❀ 市场是非理性的
❀ 经济走势不可预测
❀技术图形是自我实现的结果
二、金融市场里什么信息最有价值?
金融市场的信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新闻,另一种是市场参与者的交易信息。作者认为新闻信息没有太大价值,有时甚至还有误导之嫌,光靠盯着财经新闻炒股,是不可能赚到钱的。
如果想赚钱,需要真正关注的是市场参与者的交易信息,特别是市场大腕的动向信息。因为市场大腕总体上要比其他绝大多数参与者赚得更多,坚定地跟随他们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赚钱。
市场大腕分三种:
❀持有上市公司5%股份以上的高管
❀证券交易所的金融大户
❀ 金融套利者
要试着从公开的信息里查找到他们交易的蛛丝马迹。 如果一家公司高管大量抛售公司股票,很有可能是他们知道公司出了问题,因此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需高度重视,盯住公司内部高管的交易记录,比看1000家盈利预测还要管用。
另外主力资金,如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公募基金、券商等国有机构或大型商业机构的行动,可以影响市场涨跌行情的轮动,如果有数据显示他们在大量卖出,很可能市场即将下跌。
金融套利者们具有丰富的市场洞察力,可以提前把握价格变化,他们常最早发现价格变化,会利用金融交易来规避风险。如果知道某项原料价格将要下跌,为避免公司的亏损,他们会第一时间在期货市场提前卖出,预示价格很可能将会下跌。
三、投资者心态助推了股市的上涨和下跌。
不论是职业投资人还是散户,其交易行为都容易受到以下4种心态影响: 一是后悔;二是潜意识里容易把成功当作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运气,导致自信心膨胀; 三是随波逐流,追求与大多数人意见保持一致,盲目跟风; 四是自我防御,投资者有自动屏蔽怀消息,只听好消息倾向。股市上涨和下跌大都与以上4种心态相关联。
人们总以为从金融危机中能学到了很多教训,但是却又会一次又一次踏入危机之中,其深层次的原因常源自我们的人性和人心。
收获/思考:
1、为什么投资中“择时”不重要,选中低估值投资标的很重要?
市场很难预测,它受多种因素影响,没有谁能真正精准预测它未来的走势。所以在投资过程中,选择低估值产品才能够确保获得安全边际与预期投资收益。
2、投资过程中人们为什么爱“追涨杀跌”?
作者分析了投资者心态是如何来助推股市的上涨和下跌,交易行为中的四种投资心态,常让我们易陷入“追涨杀跌”的思维误区。
股市上涨之初,大家都处于不确定的观望情绪中,迟迟未敢进场,而当市场开始累积一些涨幅,大家就开始后悔没有早点入手,于是迫切希望股价下跌,跟随主力资金买进。只要股价稍有回落,大家便一拥而上,这时行情逐步向上,随着一些股评分析师的推波助澜和媒体舆论渲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跑步进场,推动着股价水涨船高,大家尝到了赚钱的甜头,继续热情投入股市,希望自己还能赚取更多。于是一派繁荣的牛市行情在大家的欢呼声中不断被推向新高,大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激情澎湃不断加码买入。然而市场不可能永远持续上涨,一旦不能创出更高的头部和更高的价格,价格就会出现回落,投资者满仓亏损,心理压力重重,一旦跌破前期成交密集区,行情很可能就会发生逆转,下跌趋势很可能一触即发。
如在上一轮牛市中,市场突然连续暴跌,大家纷纷抛售卖出,大量卖压盘使股票开盘直接跌停,群体性恐慌犹如溃堤的洪水,让行情一泄千里,连续跌停,击破了市场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各种底,大家沉浸在一片愁云惨雾中,至今回想起来都让人心有余悸,股市熊转牛需要漫长的等待,而牛转熊只需短短数日。
助推股市上涨和下跌的原因就如作者所言,与投资者心态紧密相连。如果说牛市的心理基础是后悔,没有尽早入手赚取更多,那么熊市的心理基础就是人们厌恶损失,只希望自己能尽快止损割肉离场。
读完本书,回想起曾经惨淡的经历,借用一位小伙伴的留言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当别人恐惧时 ,我是进取型投资者;当别人贪婪时,我是保守型投资者;当别人犹豫时,我是平衡型投资者。”不了解市场背后的基本原理,盲目充当着最勇敢的无畏者,所以最终难逃被割韭菜的命运。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一句耳熟能详的警示语,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风险”二字背后所蕴含的涵义。投资军规三:不熟不做,不懂不买。唯有学习,才能少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