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dǎo)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记》
一
今日之《学记思想与当代教育二十二》,王宝寨老师归纳了以上经文总的指导思想,这段经文指出了教育的方法,这三段为三个阶段 可以称之为四兴六废三原则。王老师用《学记》思想详细地解读了当代教育出现的问题。
二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大学教育的原则:在青春期之发育前进行教育叫做“防止叛逆”;在德行和学业有所成就时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叫做“顺利”;相互琢磨师生的问答从而达到各自理解叫做“观摩”。这四点,教育成功的基础呀。
其中王老师对“禁于来发之未豫”这个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讲解。他分析了我们现在的校园出现的早恋、沉迷网络、校园欺凌三种不良现象。
通过研究总结学生心理与身体的发展规律,这三种不良行为都是可以预防的。
三
什么是早恋呢?早恋指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往往会找异性交往,或在第二性征出现(约12-14岁)之前发生的恋爱才算早恋。
面对早恋是12~14岁之间,我们应该与孩子们及时沟通,让孩子们认识到早恋是一种不正常的恋情,是一种对异性的好奇,对异性的好感, 并非正常的爱情。
王老师给学生列举高尚的恋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目的,以人类为目的的爱情。比如: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是以新中国的成立、居里夫人是以科学精神,他们的爱情是伟大的,是可歌可泣。
第二种就是正常的的恋情——男女之以结婚为目的。第三种就是不正常的恋情——早恋。王老师让学生对照以上分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早恋的危害性。
早恋的话题,不止一次两次提出,尤其是在中学校园里面。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预防早恋,把这种萌芽掐死在摇篮中呢?
第一,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老师在班上的宣导,从思想上认识早恋的危害。
第二,如果在班上宣导,还是没有取到效果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单独的去找男学生和女学生谈话沟通,了解他们目前的想法,并从正面引导,如你们现在还是未成人,你们并不能真正去了解恋爱的定义,这种爱只是单纯的仰慕之情等。
第三,如果还是没有办法劝导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们的父母谈谈,双方一起努力做小孩的思想工作,真正的让小孩明白早恋的定义。当然早恋的预防,最好不要通过打骂的形式,更不要去伤害学生的自尊,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劝导,因为孩子也需要自尊。
第四,早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误入歧途,我们也可以通过早恋的积极意义,促成男女学生双方一起努力,积极进步,考进自己理想的大学。
你们早恋并没有错,但是如果沉溺在早恋中,不仅仅伤身,更伤心,你们可以把它化为自己学习进步的力量,一起来监督,共同进步,在某某大学见。
如果我们可以正确的正视早恋的现象,其实早恋并不是不可挽回的事情,我们的孩子还是好孩子,正确地去引导和看待我们孩子在青春期所碰到的一切问题,好好去教导。我想一定会有效果。
四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孩子还很容易就会迷恋上各种高科技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对此,家长应引起重视,以防孩子过度迷恋网络。小孩子迷恋网络,原因不仅仅在孩子个人身上,还与家长有很大的关联。
首先,很多家长上班无暇照顾孩子,下班没空陪伴孩子,因此,孩子的生活中变得很无 聊。 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缠着烦着自己,就干脆让孩子一旁去玩电子产品,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因为生活空虚而迷恋上网络。
其次,有些年轻的家庭平时喜欢玩电脑玩手机,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也会模仿学习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此外,孩子迷恋网络也是因为网络上有很多吸引孩子的东西,相对比读书更有趣味,以至于热衷沉溺于网络世界里。
孩子自控能力差,若是上网成瘾,很容易无心向学,家长如果不及时引导,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
面对网恋,好多家长束手无策,苦闷不已。其实我们要想让孩子不迷恋网络,首先我们家长不要迷恋网络。
再次就是与孩子多沟通,亲子共读、亲子共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即使扫地孩子们也是乐于共享其劳动带来的乐趣。
最后就是家长与老师正确的引导,电子产品是为我们学习提供方便的,不是玩游戏的工具,这样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网恋就能起到很好的预防。
五
近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国家用法律进行了“扫黑除恶”的行动。
面对孩子们对其他人的人身与心灵的侮辱,我们一定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只做了“教”,只做了教孩子们如何学习做事,对孩子的“德”的育人欠工夫,欠火候。
我们班级里在年终经常评优秀学生时,一般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那些品德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评不上。
从而造成孩子就以学习成绩好为荣,欺负那些学习平平的孩子。我们老师们也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以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为榜样,效仿学习。
我们的评价机制是否出现了问题呢?如果我们在评优秀学生时以每个孩子帮助了其他孩子越多为标准,以成绩好的孩子帮助多个孩子进步为标准,那孩子们就会形成互相关爱班风,就会树立助人为乐的品德。
这样用争品德、利他人、为善作条件,那校园欺凌就会消失。“刻薄语,污秽词;市井气,切戒之。”
“借人善,即思齐;纵去远,已渐跻。”“见人恶,及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弟子规》这些经文随时随地可以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得以实现。
同样我们的校长对老师的评价的机制也应改一改,“立德树人”同样可应用在我们每一所学校,不仅是对学生,而且是对教师,更是对所有人。
六
禁于未发之谓豫,早恋网恋欺凌可教育。希望我们在这次讲座中,学会“禁于未发之谓豫”的方法,让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记》思想实现真正的“教育”。
聆听智者语言,践行自己行为。感受文化高深,学习前人智慧。吾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此文仅为自己的一点看法与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