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课,难得和同事一起打篮球。看着同事甲那个蹩脚的运球,真的是又好气又好笑,不过同事甲也有自知之明,只见他自我解嘲道:”我从第一次接触篮球开始,就没有运好过球,总是感觉很容易脱手。“听到他这句话,我慢慢回想起,自己之前也是跟他同样的情况,不过相对比他好一点,平时对抗性小的时候,运球还可以不脱手,但是当对抗性大的时候,就完全运不了球,自己平时也是加强练习,但是总是不得要领,直到后来看到了保罗的一个教学视频,说平时练习运球,一定要用你最大的力气,整条手臂都要运用上,去运球,这样习惯了,真正实战的时候才能运牢球。于是,我就按照这个方法练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运球明显沾手很多。后来又通过看其他高手的教学视频,按照教学方法,自己再勤加练习,进步很大。这个时候,我明白了,方法有时候比努力和天赋更重要。
小时候读书,我们总是很羡慕那些学霸,羡慕他们不用听课就懂,上课睡觉甚至看报纸,都一样能够又快又好的完成作业,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前几名的常客。在羡慕的同时又恨自己不争气,脑袋笨,当然了,老师总是把勤能补拙例子挂嘴边,激励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成功就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相信这句话,大多数同学都听到耳朵起茧了。可惜那时候自己不懂方法的重要性,当然也因为那个时候真的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都是靠死记硬背和刷题,由于这些方法枯燥无味,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持,往往像我这种好动、耐性差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结果虽然自己不算蠢,但是学习成绩还是很差。如果当时能够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我的命运说不定能够改写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看似是聪明与愚笨的区别,其实是方法的区别,也是心态的区别。现在流传较广,得到普遍认可的关于成功的公式是这样的:真正的成功=正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艰苦努力+必要的天赋+必要的客观条件。目标很重要,方法很关键,然后才是努力。
有点遗憾的是自己这么老的才明白这个道理,真的有点迟了。但愿在余生,我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继续提升自己,为自己的余后的人生增添一些活得好点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