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你准备好了吗?我想和你来一场对话。
去年,你意识到自己的意识得到了提升。你以不可思议地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仰写下这个。
这也是你在简书第一次有意识地认识到精进的一篇文。
赠予3年后的自己!
爱情和友情,咱们现在不谈,因为还未到3年。我们来谈一下,
以下三点
1、不能放弃学习,任何知识的吸收与转化都有利于自己。
当初写下那篇文时,我还未真正意识到知识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只是因为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了解了很多。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里,作者秋叶大叔讲了如何应对个人认知上的黑天鹅。那就是不断去学习,尽量去填补自己的认知盲点。
这一年来,我为了读懂一本书,先去读了好几本并应用了关于怎么读书的书,怎么做笔记,我甚至入了拆书帮学习怎样拆书。
如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付费也开始普及开来。一些知识网红,他们在变着法的提高个人独特知识的质量,好让我们自愿去付费。
与其说这是为提高智商而付费,倒不如说这交的是智商税。
记得我刚加入郑州分舵的时候,赵周舵主正好开设网课——年拆100本书,史上最全个人成长书单。
399元甚至还可以优惠100元确实不贵,但我没报名,仅仅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这1年里难以消化这100本书和并不知道拆多少次的的拆书。
知识包括理论与技能。这是我在《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中才知道的概念。
就想父母常给我们灌输的,理论离不开实践一样。
如今也都是知识型人才的世界。那怕你没怎么上过学,只要你有一项技能,你就能养活自己。
现在我或许可以更新那篇文中的第一个观点。
我们的一生有限,所以我们要挑选,要在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海洋里寻找,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去学,从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角度去挑选。
2、自己认为自己能够包容一切的心态是有利于自己的。
客观的看待事物,包容一切的能力来自于你的见识与认知的高低。
但是有些事情,你在亲身经历时却无法包容,那是因为你还没有那样的见识。
适之在北大的时候,曾有位学生叫容肇祖,后来也成为我国著名的古典哲学研究家、民俗学家。1936年,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中提出《论衡》中有许多伪作。这位容同学对此的观点恰恰相反,专门写了《<论衡>中无伪篇考》跟他的老师辩论。
文章写完后,容肇祖怀着不安的心情拿给胡适看。胡适看了之后不但丝毫没有不快之感,还鼓励容把文章发表在《国学季刊》上。胡适一生类似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我比较喜欢胡适先生的为人处世,宽容、得体。比如,在自己遭受过鲁迅尖锐的批评之后,胡适依然对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赞誉有加,并采取比较公允的立场。鲁迅死后,作家苏雪林突然跳出来,以尖酸恶毒的文风,对鲁迅进行赤裸裸的人身攻击。胡适对这种行为颇不以为然,并公然宣称“鲁迅自有他的长处,不可一笔抹煞”。
但是,对于生活中的有些问题。你也要有鲁迅的批判性,批判性思维我们个人看待问题很有帮助。
有人说,中国不仅需要胡适的宽容,还要拥有鲁迅的批判。这对于我们个人,同样适用。
在个人成长之路上,你一定会具备包容和批判的能力,这个不用着急,也不用因为某些事而做不到包容和批判而懊恼,你只要知道,客观的看待问题,这种能力你正在增强就行了。
所以,这一段应该更新为
包容与批判性的看待事物,这是我应该拥有并锻炼的对我一生都会有帮助的能力,所以我愿意在个人成长道路上,开辟出锻炼这两种能力的一条岔道。
3、有些事情,你就算学习了只是等到真正去做的时候也是会出错的,而有些事情不去尝试永远就是空话。
这一点,我一直都是有争议的。从去年我写下那篇文开始,我接触阅读开始就一直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听过这么多道理,却依然无法过好这一生。那么,读书有用吗?
知乎上高赞回答是这样
别人把三年五年的行业经验浓缩成一篇文章,那是人家的能耐。
何况看得懂和真懂还差得远呢,看完参考答案再去做原题仍然懵逼的学渣多的是。
道理一旦涉入细节,那已经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
在我加入拆书帮之后,才意识到。读书无用,是因为读书没有让你的行为改变。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改变自己行为的意愿。
在我的一篇旧文《你还没学会学习尝试?》,讲到了关于我父亲的经历。你不去尝试永远无法有收益。
我尝试写作,尝试构建心理阅读体系,尝试加入拆书帮进行拆书精进,有意识地奔向个人发展之路。这都是在尝试,没有什么能不能的,只有你不去做。
你始终不忘记要做的,就是去尝试。长时间待在舒适区会让你停滞不前,而有意识地离开舒适区,不断地尝试新环境是永远别忘记的。
最后,这一点更新。
始终不要忘记去尝试一件新事物,学习与行动才是你所要去做的。
最后,我还想对你说。
你的人生会因为一次一次的觉醒(意识到自己成长而喜悦)而强大。
写作,拆书,阅读,且看再两年之后你能拥有怎样不一样的人生?怎样的能力和怎样的生活?
我想,不管你到时成长为什么样,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你都会欣然接受,因为那是你自己想要并且愿意为之去付出努力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