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教坚持的张云。
分享今天的干货之前呢,先来问一问大家,有没有需要备考的?有没有总感觉学习费劲,一学习就头大?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
一拿到密密麻麻的专业书,上学恐惧症又回来了?那有没有高效一些的学习法,让学习更有效,不要这么痛苦呢?
先告诉大家答案:有。
今天分享给大家这种学习法,愿你们爱上学习,顺利备考!
费曼学习法,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呢?或者说,你们听说过的费曼学习法,是不是把你学到的,讲给别人听,以教为学?
这方法的确好,当你能把深奥枯燥的知识,讲给别人听,说明你是真懂了,要不然讲不清楚的。
但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方法,践行起来太困难?一些专业的知识,讲给谁听呢?
每个人都很忙。你要考的专业知识,也不是别人需要的。
讲给家人听吧,家人也不想听。讲给孩子听吧,孩子也没兴趣。讲给群里的人听吧,别人又不考你的专业,对他来说也没价值。
所以,这一方法,流传甚广,却很少有人用上。
但费曼,确实是个天才,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30岁就达到了人生巅峰。
他是诺贝尔奖获奖者,革命性地建立了现代量子物理学,开创了量子计算领域,普及了纳米技术的概念。他还是多产的传记作家和技术作家,有多本非常成功的书。
他在学习方面,确实是很有技巧的。其中,他用一句话,就把他妹妹教成了天文学家。
正是那句话,让我惊为天人,热泪盈眶。因为,这句话,谁都可以做到。
费曼的妹妹琼14岁生日时,费曼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一本大部头的天文学教科书,那是大学天文学专业学生用的教科书。
他妹妹才14岁,妹妹收到这个礼物,哭笑不得。她写信给哥哥说,哥您送我的礼物,大学生的天文学书,我也看不懂呀!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象这种感受?
比如,读《资本论》《经济学》等有很多专业术语的书,翻翻都头大,根本看不懂。
让一个14岁的小姑娘看天文学教科书,在我们常人看来,的确是免为其难,不合适嘛!
但是费曼回信写了一句话,让这个小姑娘竟然读下来了,而且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天文学家。
这句话就是今天分享的精华,“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
琼知道哥哥是博士,考试都是第一名,所以听话照做,结果真读懂了。
事实上,这是顶尖高手的学习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中国古人也讲过这个方法。
很多人只是当一句名言听听就算了,大部分人知道这个方法,也不会去用。因为听起来太笨、太蠢了。
感觉这样读书,要多长时间才能读完一本书呀?有谁,真的愿意把一本专业书读上100遍?
但是,学习是什么?就是把一个一个知识点,学到彻底懂,一遍又一遍,然后各个知识点,让你卡顿的地方,就像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比尔盖茨,杨振宁,郑板桥,李昌浩等等,这些大师级人物,就是这么读专业书的。就连爱因斯坦,都觉得数学很困难,进军新的领域时,需一遍一遍反复学。
这样做,听上去道路无比漫长, 所以绝大多数人不干。结果就是在学习的苦海里苦苦挣扎,学得模模糊糊,头晕脑涨。
而有位普通初三学生,在初三毕业的暑假,读高中数学书,用3周的时间就读完了高中的数学。
自学,虽然看起来极慢,却让你真的一个一个卡点击破。越学习,融会贯通得就越快。
上次,有一位坚持营学员,说上高二的儿子生物学得有困难,想让我辅导一下。
我让他把他觉得最难的部分拍给我,孩子拍了四页生物学课本,说孟德尔遗传定律总是学不会。
我就备了一晚的课,事实上,高中的生物我几乎忘光了。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啥我几乎完全没印象了。
我把他拍的四页课本,从头开始读,读得磕磕绊绊,好多术语我也不懂什么意思,还有插图也很费解。
我就一遍一遍地读,不懂处就反复读,读了大约5遍,我终于弄懂了,还会做题。
第二天我打了一个半小时电话给这位高中生,用大白话把这4页知识讲给他听。孩子听了很惊喜,说,老师这么一讲,我现在懂了!
其实,我这是赶鸭子上架,我也不是生物学老师,就是通过读课本,反复读,把不懂的地方弄懂。
包括之前,我给几位做一对一咨询的学员指导备考,他们的专业课五花八门,有环评的、有药理的、有建造师的,但是我通过备课,都能给他们讲,并教他们如何记住。
就是通过反复读教材,我们学习几乎任何知识,只要真的肯下功夫去一遍遍地读,真正读懂,不留死角,都可以学会,而且,越学脑子越好用。
我现在已是人到中年,但是从来没有脑子退化、记忆力不好的困扰,相反,我觉得我的脑子像上了油,学什么都学得快,记什么都记得牢。
因为我这些年来,一直在读书,在思考。我感觉现在比20年前的脑子更好用。
大多数人太浮躁了,沉不下来。学习时,学得大而全,匆匆忙忙向前赶进度,结果哪里都没有学透。
前几天有位学员跟我咨询时说,看到同事看书看得快,就很焦虑。
我跟她说,你别跟人家比速度,要比效率。真正学到你的脑子里的,才是你的。
别人也许哗哗地翻得快,但没有你学得扎实、记得牢固。再说了,不用跟别人比,真正的对手,其实只是自己。
其实,学习的奥秘并不神秘。把一个一个知识点真正学会并记住,学的遍数多了,会发现知识点的前后关联。
比如你先学会加法,再学会减法,然后学会乘法,结果发现,2乘以3,实际上就是,三个2相加。
当你一点点地学习,练习,学会了加减乘除,任何四则运算的算式你都能做了,可以做成千上万道加减乘除题。
知识是有高度可压缩性的,一通会百通,一卡会百卡。
如果你乘法没学会,那么除法也会似懂非懂,后面的平方、立方、开方,都会卡壳。但如果乘法学扎实,平方、立方、开方,也都好懂了。
英语同样如此。如果你一个单词不知道什么意思,那么,做选题时遇到这个词,就会卡壳;做完型填空时又遇到这个词,还是会卡壳;阅读理解再次遇到这个词,仍然会卡壳。
如果你学得扎实,要求背的单词全部认识,那么出现这个词的选择题、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你都可轻松搞定。
所以,当你学习时,抛掉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地一点点学,你会发现:慢,就是快。
包括中考、高考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考顶尖学校,那就要不留死角,一个一个知识点全部攻破,不懂就问,不会就反复学。
感谢费曼,他教给妹妹的这句“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让我也十分受益。
正如我经常讲的,学习就是重复为王,举一反三。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愿大家学有所成,收获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