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结构化思维的打通和甜面包模型的打通

今天听永澄老师分享阅读005-006页的方法。突然有一种打通的感觉。对于老师分享的书本中的内容,在系统1与系统2的区别和联系一文中,我已经有提到。

将老师的原话也留下:

这个部分,作者根据10几个例子,分析了自主行动的三大特点,无意识、自动发生,有意识不需要自控,以及系统1和系统2共同分享注意力,来说明系统1系统2和行动与注意力之间的关系。

 

在分享中提到了两个句子让我产生了打通感受:

结构化思维的套路是:通过abcd的前提,说明了G。

甜面包模型里面的奖励一定要是对动机的奖励,对动机的满足,得不到满足的奖励是伤害。


在之前阅读过零秒思考和聪明人都用方格本的两本书,对于具体的方法已经能够理解,但是这两本书都是讲麦肯锡方法的书,我却一直不能够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在老师提及结构化的套路之后,我突然发现,无论是1分钟写四个点,还是一页一题,都是结构化的表达的一个手段。

在运用甜面包模型的时候,对于给自己奖励,我之前就是用物质上的奖励,但是总是觉得奖励了也没有强化自己的意愿,联系到动机挤出效应,我找到问题的关键了,我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动机需求在哪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