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正面语言引导孩子
一个熊孩子在家里的墙上乱涂乱画,但他的父母没有责骂,而是“将错就错”,买来画框,给孩子的信手涂鸦进行了规范的介绍和展示。
多么温暖的一幕,多么有爱的教育,看似纵容的背后其实是秩序的传达:美只有在一定的界限之内,才能被放大、被珍惜,它需要被审慎地对待。
这不会普遍存在于每一个家庭,因为大部分家庭都会用斥责来对待这个创作,让恐惧来填满孩子的感受,让伤害来面对孩子的内心。
相对于有边界的爱,我们在家中处处充斥着:“不!不行!不可以!”其实,在孩子看来,并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做的令你不满意,这就是否定,孩子感受不到被肯定,被支持,这些负面潜意识传递给孩子,孩子又怎么能积极向上呢?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请用正面语言来促进孩子成长,而不要用负面语言阻碍孩子。但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间给孩子传递了许多负面、消极信息。
不要总是让孩子听到:“怎么这么倔?”“能不能安静会儿?”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把孩子的“劣迹”说给别人听,“这孩子就是这么吵!”“他就是很倔!” 这样的标签给孩子贴上之后,就是给孩子一种暗示:你期望孩子成为这样的人。他也就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了。
如果想促进孩子成长,可以装作说给别人听,同时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今天打针很勇敢哦,只在打的那一刻哭了一小会儿,打完就不哭了,多厉害!”“昨天晚上,……自己收拾好了自己的玩具,还把看过的绘本都放回原处了,真棒啊!”这样会从侧面给孩子一个强化,自己做的,妈妈都看到了,以后要做的更好。类似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用语言威胁孩子。“再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再不睡觉,警车来抓人了。”“再吵,医生该打针了。”这些都给孩子带来深深的恐惧,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心理学认为,实际上,每个孩子都会按照父母的潜意识长大。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贴上之后,他就会长成“你认为”的样子。你说的可能只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但对于孩子,却是深深的感受。
孩子在主动地、一刻不停地成长,你却不了解,以自己的局限理解给了孩子一个偏颇的定义,那孩子很可能就在一次次的否定后,终于成为了你最不想成为的那个人。
孩子从出生起,就把爸爸妈妈作为了自己的全世界。面对这个伟大的称号,你要做的就是诠释世界,对生活事件正面赋义;尽力托举,引导孩子的内在力量。
请注意作为父母的一言一句,要知道对孩子而言,随时随地都是实施教育的好时机。
谨记:什么样的家庭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父母教育什么样的孩子,只有多用正面语言才能帮助孩子多看到生活的积极方面,才能激起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