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考出分,学生填报志愿,我们忙得不亦乐乎。想到既能为他们服务,又能招到优质生源,虽然很累,但还是决定很有意义。
特别能够理解,孩子上一所好的高中是全家人最期望的事情,仿佛已经看见一只脚迈向了重点大学。
形形色色的学生,形形色色的家长。带着不同的心情,抱着各种心态来向我们咨询。分数的高低决定了说话是不是有底气。分数高一点的自然存在观望态度,生害怕自己的孩子报考了低分一点的学校而吃亏;分数低的孩子,虽然不存在什么犹豫心里,可又存在着万一没有被录取上的忧虑。这两者都不是最难受的,最难受的就是那些分数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家长和孩子,进退维谷,尴尬至极。向上走一步够不着,向下推一步舍不得;想冒个险又没有足够的底气,想要放弃内心又不甘心,各学校徘徊,迟迟下不了决心。这一部分家长和学生是最多的,常常围绕老师问东问西,久久不愿离去。
由此可见,一个学生不努力太普通,一个人太庸常是多么的不被重视,自己又是多么的尴尬啊。
大部分都是父母带着孩子来咨询,并实地考察,以凸显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父母单方带孩子来的也不少,估计还有一方不方便来,只能在背后出谋划策或者时常电话联系;与自己同学相约一起来的孩子较少,一般都是三四人一伙。常常是我望孩子几眼,跟她说几句话,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已明确八九分。
相比于和家长聊天,我更喜欢跟孩子沟通。我对和同学一起来报名的孩子格外关注。这样的孩子有自己的主意,对自己的事情比较重视,自理能力也相比其它孩子要强,在学习上也会更自觉主动。倘若,入校后观察一学期,基本不会有什么错误。这或许就是我们当老师的本事,阅人无数,基本无差。
口干舌燥的一天,又是有意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