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年后,陪着母亲一起来到海南,半是旅行,半是探亲。
初到海南已是深夜,扑面而来的微风都带着湿润的气息,让我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地方。如今发达的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城市到城市之间的距离,时间上的短程造成了地理位置在感觉上的模糊。若不是这潮气,还以为下了飞机之后是五月的天津。
母亲说中国的城市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你分不清这到底是天津的机场还是海南的火车站,从南到北似乎长了一张千篇一律的脸,只有城市中种植的植物才能让人感觉到这里是并不熟识的南方岛城。从机场到住处的路上,高大的椰子树随处可见。这里的椰子一年四季都在结果实,不分春夏与秋冬,真是傻的可爱。椰子树与槟榔树是海南城市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植物,当地人很讲究阴阳调和、男女搭配,对待植物也是如此。椰子树被称为“男树”,槟榔树称为“女树”。椰子树生长快,高大、挺拔,但是木质疏松,不是成材之木,迎宾大道两旁笔直高耸的椰子树被称为“小白脸”,将这种中看不中用表达的活灵活现。槟榔树较为纤细,年轮外长,一年长三至四节,也似竹子一般高挺。槟榔果是定情之物,海南人没有刷牙的习惯,靠此物清洁牙齿,他们一般食未经加工过的槟榔果,咀嚼过的前两口汁水要吐掉,不习惯的人则会有一种醉酒的感觉,轻者头晕,重者呕吐。若以此物定情请心仪之人食用,微醺头晕则尚有飘飘然之感,若是食后呕吐,想想也是极为尴尬。
海南人将冬季从大陆来此地来避寒的人称作“候鸟”,这种比喻也很是贴切。外省人只喜海南冬季的暖,却受不住此地夏日的热与潮,于是似候鸟一般,随季节迁徙,逐气温而居。舅舅说91年初到海口时,整个海口市只有一个红绿灯,一名警察。26年后的今天,旅游业、房地产促使大量的外地人涌进这个岛,无论是海口还是三亚,很难见到海南的本地居民。那些被开发商进行包装过的高端楼盘也见不到本地人的身影,似乎海南人与外省人在分地而居。东北人在此地却随处可见,相传是当年解放海南岛时四野留下的后代在此定居下来。导游戏称海南人学普通话都带着一股东北味儿。这里也是一个低收入高消费的地方,想必也与大量流动的外省人脱不开干系。
海南人饮食清淡。导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海南有好几个长寿村,这大概也得益于长期食深海鱼且少盐少油的饮食习惯。无论是海鲜还是蔬菜,都以水煮为主,调味靠蘸料。对于一个纯粹的北方人我来说,吃起来甚是没滋没味儿。海南广泛种植的橡胶树也为海南人的健康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橡胶树释放出的橡胶分子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净化了空气。天然橡胶与石油、钢铁、煤炭并成为“四大工业原料”。我国本境内本没有橡胶树,建国之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称北纬17度以北不具备橡胶树生长的条件,拒绝中国引进具有极高利用价值的橡胶树,是爱国华侨冒着生命危险将橡胶树的种子带入海南岛,如今海南岛已种植800万亩的橡胶林。割胶有“三不割”之说,即雨天不割,白天不割,冬天不割。割胶人一般一点起床,一点四十前往橡胶林开始割胶,至日出之前返回,虽不是日落而作,却可称为日出而息。
无论是海南本地的导游还是外地人,对海南人的评价都是“懒”。懒得去经营,懒得去投资,懒得去思考怎样赚钱。海南老人的生活尤其惬意:早晨一壶早茶喝上半天,午睡过后打打牌聊聊天,最多是帮着子女接接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海南老人很少为儿女们操心。说起其他地方的老人家要操心儿子的房、闺女的车,导游以海南老人这种舒心的生活而自得。
八天的时间说起来极为短暂,匆忙的奔走于景点之间,来不及细细体味海南岛本土的生活。但是冬季温润的气候让我失去了面对北方凌冽的气温与挥之不散的雾霾的勇气。也希望有一日能做一只“候鸟”,在海边一坐一日,一日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