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快乐

一年一冬至,一世一白头,冬至是一年之中,夜晚最长的一天,从先秦到汉代,人们会用它去推算各种日子,何时春耕,何时寒食。冬至是万事的开始,万物的开始。

冬至又是隆重的,人们会用各种意思来表达对天地的敬意,用各种仪式来寄托对丰收的愿景。

所以冬至被确定,是一件伟大的事,它不仅仅是一个日子,更是祖先们参悟自然、洞悉天地的智慧。所以,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夜,带来的不是绝望,而是对越来越长的白天的希望。

我今年的冬至,有点寂寥,只有一个人,不想吃,也不想动,只是翻出了冰箱里几个呆头呆脑的速冻饺子,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南方人,还是想学习一下北方人吃吃水饺。

想起了去年冬至,儿子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在学校里争得不可开交,本来大家聚在一起想过一下冬至节,可是南京的同学要吃汤圆,河北的同学要吃水饺,自己觉得好奇怪,问我,冬至在我们这边到底应该吃什么。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在我成长的这些年里,我好像从来没有过过冬至,年少时家里的挂历都是父亲去翻动,到了新的月份,父亲一般都会标注出重要的日子,比如家里谁的生日,或者谁家要请客的大日子,一般大多是农历日期,我们也不甚在意,因为重要的日子自有父母来提醒,就连自己的生日也要父母告诉才知道,有时候因为什么事情父母忙碌起来也会错过生日,那会就特别懊恼为什么要过农历生日。

每每到了冬至跟前的时候,就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开始了,要灌香肠,要晒腊鱼腊肉,要晒阴米,蒸玉兰片,蒸苕片,这些必须在腊月前做好,因为一旦大寒小寒到了,就会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如果在腊月不碰到几个好太阳晾晒,这些食物就不能散发出腊味的芬芳。

而农历上的二十四节气,只会经常听母亲问父亲,何时立春啊,听说还有几天就要立春就很开心,因为只要立春了天气就会越来越暖和。而爷爷喜欢问,什么时候惊蛰,每年只要入冬,爷爷就会一直“咳咳”不停,只有过了惊蛰,爷爷的寒冬才算真正过去。

我们这边确实没有过冬至的习惯,小时候可能背过二十四节气,我一点印象都没有,第一次对冬至有印象,好像是在一本小说里,里面详尽的描述了冬至这一天,一家老少聚在一起吃饺子的情形,才知道,北方人原来把这一天过得如此浓重。

当时听了儿子的话,我特意上网搜了一下,原来南方人也过冬至,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因此,当地还有了“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不知道为何生在湖北的我,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都不记得自己有过冬至节的经历,也许是南方的人认为我们是北方人,北方的人认为我们是南方人,索性我们把这些南北不同的习俗都不过了,啥也不吃,平时爱吃啥今天还是吃啥。

不管怎样,我们在等待新春到来时的心情却是一样的,无论这南方的汤圆,还是北方的饺子里,依然留存着的对丰收的愿景。幸福的味道,留给每一个人都不一样,需要我们自己定义,无关南北。

因为冬至是开始,有了开始,就会有很多个重新开始,带来新生的无穷尽的希望,在时间的推移中,过去的永远过去,这应该才是冬至亘古不变的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