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网络上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传播着,不是今天,要不就是明天是朋友日了,紧接着就是对朋友之情的一番赞颂。也常见到人与人之间,总是习惯以朋友相称。可见朋友在人的心目中占据着相当位置。
人与人相知相交,信为先,义为重。相互尊重,互为分享,需要时可主动给对方提供帮助,这样的人谓之朋友。
人们常用春秋时期的“管鲍之交”,来誉为朋友之交的典范,古人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厚重友情,成了后世代代流传的一段佳话。
现实中大量看到的是相熟互帮的朋友,对方有事了,需要帮一把,解对方一时之难,事后也无需回报,使朋友之谊绵长不断。
朋友的最高境界是知己。其关系可谓非同一般,巳超越了互帮的基础层面,更多的是反映在精神领域的情感交流或共同兴趣的分享和切磋。有人把这类朋友归之于“无用”的朋友,实际并非“无用”,只是他们始终不将“用”放在心里,也是常人所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吧。
至于在交际场所中,一杯酒,三句话下来就以朋友相称的,以后再见面时可能面生的都不认识了,这是逢场做戏的套近乎,这类朋友大可不必当真。
多年的朋友,也有因偶然一事或长时间交往产生“疲劳”,使朋友之谊淡化或掰了的情况发生。朋友关系没有经住考验,丢掉了友情,忘记了初衷,双方过后可能都有反思,无论结论如何,重新挽回旧日之情看来很难,“破镜不能复圆”,各自失去了曾经赖以信任的朋友。
人老了,进入养老模式后,不少人赋闲在家,如同困守孤城,环顾左右,忽然觉得朋友越来越少,想打个电话联系一下屈指可数的朋友,聊聊天,叙叙旧,又觉得给人家增添不必要麻烦。自己好似成了“孤家寡人”,不经意间当了一回皇上。
人老了,自然被边缘化了,大多巳逐渐离开了社会生活的主流,朋友少了,说来也符合当今的社会生态,“人走茶凉”这一老辈人无耐的感叹更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人老了,享受家庭的亲情弥足珍贵,不可或缺。但多半辈子下来,积累的朋友之缘也不能说抛就抛。也总有几个说来气味相投,过往甚密的曾经的老同学、同事、熟人身份的也可称为朋友的人,与这些人的联系还是十分必要的,切莫放弃。
人老了, 也还欣喜的发现,生活的环境转移了,但朋友的气场并没有远你而去,本人虽未涉足,但常看到、听到,老人圈里的模特队、广场舞、远足队、摄影群,微信群,共同的爱好结交了新的朋友,意外收获了朋友情。
人老了,需求自然少了,有人言:老人要慎交友、少交友。此话不无道理,纯是出于对老年人的关爱。
人老了,身体不支,活力衰减,外出活动及应酬也少了,自然朋友见面的机会就寥寥无几。有赖网络提供了聊天的场景,添补了朋友不常见面的遗憾,可天天问早有时也显得流于形势,三五句问候语言或对天气的评论,有时也显空洞无味,不如分享所见所闻或相见畅聊解瘾。
愿可作为朋友的人,在夕阳之路默默相守,常存于心,相互惦记,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