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和小B是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毕业的同学,两人同时进入了一家公司,做社群运营。大学的时候,两人成绩相当,但是工作之后小B常常脱颖而出,来公司没多久就挑起大梁,小A却碌碌无为,这是为什么呢?
一、差异化定位
小A对自己的定位是社群运营的行家。在工作中狠抓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面面俱到。
小B对自己的定位是擅长用户存留的社群运营官。
小B苦练自己的沟通交流水平、策划水平,在用户存留这方面下足功夫。
小A一直苦思冥想想不出原因,怎么我一个多面手干不过一个只有一个标签的人呢?
二、太多优势等于没有优势
小A的优势是:擅长写文案,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策划能力不错、领导力不错、擅长口碑传播、擅长布道、擅长增长。
小B的优势:擅长沟通,用户体验极好。
小A没有意识到,太多优势等于没有优势,能用一句话让别人记住你,在有需要的时候找到你才是硬道理。
三、给别人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小A说:我一有空就刷手机,看到信息喜欢马上回,打字快,会聊天,没有玻璃心,是一个优秀的社群运营官。
小B是社群用户存留是我的优势,而且我很贵,来找我咨询需要付费,而且价格还不便宜。
你会选择小A还是小B呢?毋庸置疑,当然是小B。为什么呢,小B能用一句话让别人记住他,并给了别人一个选择他的理由。
四、聚焦的力量
小A对自己的定位是社群运营的行家。在工作中狠抓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面面俱到,什么都会,但是什么都不专。
2019年做年计划的时候,他为自己报了各种培训班,报了文案写作班,沟通能力飞速提升班,策划活动灵光一闪班,领导力强势增长班,口碑传播技巧班,布道技巧班,擅长奥秘班……甚至不惜刷了信用卡,心想,嗯,报了那么多班,新的一年一定会走向人生巅峰。
然而事实是,他每天上班很忙,但是成绩平平,还有些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下了班,疲于应付各种培训班,笔记写了一大堆,能记住用于实践的却不多,而且也没时间去实践。睡眠时间被严重挤压,身体也快拖垮了。
小B对自己的定位是擅长用户存留的社群运营官,苦练自己的沟通交流水平、策划水平,在用户存留这方面下足功夫。
有时候他也觉得自己的知识存量不足,他报名参加了剽悍牛人进化营,找准定位专注打磨自己的相关能力,参加运营学院和争当管理员,理论实际相结合,进步飞快。
在存留这一方面做出成绩就发朋友圈,写感悟和复盘多平台发布。领导觉得他是有点硬本事,敢于把重任交付给他,久而久之积累了很大的名声。甚至有人想付费学习。
这也是抢占消费者心智的第三种打法——聚焦业务,或者叫“工匠精神”。就像爱默生说的:专注、热爱、 全心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
五、抢占注意力
小A将在全市范围之内发放广告,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匆匆地投放广告之后感觉无人问津就将广告停了,广告费打水漂。
小B并没有急着发广告,而是通过目标小区的物业得到了很多关于住户的有效信息,然后将这些小区的生活垃圾收集整理,通过废弃包装上贴的条形码,知道了目标小区用户的消费水平,进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投放。并且不断地在目标小区坚持发放广告,积累了很多用户。
这就是找准需求死缠烂打精准投放的打法。
江南春说: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年里,品牌的聚集度会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出千亿级的品牌,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容量有限,这导致你必须成为每个行业中数一数二的领军者,数三数四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出发,找准自己的定位,在一块小范围内地方挖出深井,想办法做到第一,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大范围的第一,就做到小范围的第一,并巧妙传播。
通过小A和小B的故事,你明白该怎么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