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又网购了两本与亲子相关的书。其中一本《孩子,妈妈陪你慢慢长大》。
这本书没有太多的理论,也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展现出一个又一个很平实的孩子成长情景。就是在所有的情景中,不断印证着“只陪伴,不设限,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和最好的爱”,同时展现出来,在这种自由与爱的孕育下,孩子自然能展现出自信、阳光。
我一直也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自信阳光的大男孩。以前不懂,只想他开心就好。后面接触了一些亲子育儿方面的知识,慢慢才了解到,原来情商高的孩子,智商也不会太差。每个孩子的智商都是一样的,就看父母在养育的过程中有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自由空间,让他去探索、尝试,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心奇心与兴趣,这种情况下去学习,才更主动,效果才更好。了解之后,我再坚定地相信,我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自信阳光的大男孩。
关于自由,我以前误解为“放肆”,“不能自由,给他自由,他就会越来越任性了。”现在看来,其实就是我的内心对他的不信任,才会有这样错误的理解。也因为这个误解,我会企图去控制他,让他在我的掌握范围内,或者按我设定的轨迹来行走,这样我才会安心,才不会焦虑,才会认为儿子“听话”。正正因为有这个控制的意念,所以会给儿子设定好多不必要的规定,企图把他框在我的框框里。而我的框框又是那么的狭窄。就好像最近上映的电影《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里》里的沙鲸一样,被养在一个池子里“治疗”,它因为视力不好看不清前方,总是会碰到池子的墙边。导致它对自己十分缺乏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可能回到大海,因为它总是看不清,总是碰到墙。可是,海里根本没有墙呀!那堵无形的墙,已被框框条条印在脑里了。这样,根本不能享受到自由、创新、探索的乐趣。这样的人生,我想想都觉得真够boring.
信任孩子,给他足够的空间去尝试去探索,当孩子需要的时候陪伴倾听,适当给他意见,但不是帮他做决定,他可以不采纳。他可以表达他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不要把他困在我们家长的条条框框里。同时,我更看到阅读、兴趣、梦想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读书是精神食粮,兴趣能激发孩子的专注力与主动性,梦想能转化成孩子学习的动力。
这本书我认为比较适合小学至初中阶段的家长看。儿子现在处在幼儿园阶段,我有幸接触到这本书,吸取了吴文君老师文中所说的经验,我觉得是一支很好的强心针。好让我有更充足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儿子以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非常幸运的就是,这段时间同时在学习易老师的微课,如何定规则的深度课。通过易老师的课程学习,可以从知识层面上去认识规则与界限,定规则的作用与原则。加上吴文君老师在书中的分享,让我更深刻地去体会到,合理的规则,对于孩子的成长,自我界限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关于度的拿捏,我还得再听听易老师第三节课才自有分解。
2016年7月2日,此书阅读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