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房间里响起了脚步声,赶紧看看表5:30,快速起床收拾出差的行李。走进卫生间,发现是我家姑娘在洗脸,平时上学都得叫着起床,今天怎么特例起个大早。看见我,笑着说:“今天我送你,回来再和同学去打球。”
她一遍遍问我这带了没有那个带了没有,叮嘱我要带件厚衣服,可能会下雨要带上雨伞。我看着她,她说:“妈,我知道你老粗心,总是忘东西。”呵呵一笑,谁说不是呢。物品整理完毕,她麻利地把行李搬上车,一路上讲解着她自己的一套套外出攻略。我也利用这间隙告知孩子与人为善,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事情,针对孩子与同学相处预见性的给予一些经验分享。十多分钟时间成了我们交流的珍贵瞬间。孩子帮我搬下行李,把我交给一位大姐,返程和伙伴相约打球了,望着孩子的背影,突然觉得平时淘气、倔强的她,似乎一下子长大了。
工作的忙碌,加上孩子上初中学习紧张,每天回家都八点多,接着是写作业,能给孩子说话的时间也就十分钟都是奢侈的。为了排练经典诵读,一周时间晚上十一点多回家孩子都睡了,早上走的时候和大的就打个招呼,有时可能我睡得沉她匆匆上学了,我上班时小家伙还在熟睡中。周末了孩子问:妈,晚上你都和我睡在一起,保护着我是不是?我点点头,不经意间发现他个头又长高了。
502来了,我和几个姐妹开启了学习之旅。四个小时读了《致加西亚的信》,深深被罗文中尉的执着、不畏艰险精神所感动,今天这本书成为了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进入了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军校教材。
晚上,和姐妹们闲聊起成长的话题,小宋聊到她的大学老师,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骄傲,我们也为之感动,对洛阳师范大学的老师从心底升起一种敬畏。钟姐聊到孩子的艺术能力培养,让我们开阔了一种思路,还有她在家中大嫂的形象,成为我们成长中的榜样。小锋和小华坦诚的交流着自己的体会,反思着如何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从五年来的学习中与大家分享名校教师的风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的个体影响就代表了学校的品位。清华大学年近七旬的博士生导师能在课前半小时到教室,试好课件,提前在门口笑迎学员,30分钟对于做学术的人来说有多珍贵,但他依然对我们表现出的那种高雅与尊重,让我们去修正我们的言行。校史馆馆长满含热泪讲述清华人感人的一幕幕,让我真切感到清华人的担当精神,更深层次理解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本次研学也特别希望孩子们能走进清华校史馆感受那强大的清华精神。
社会在快速发展,几年前有人预言手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时候我从心底是怀疑的,现在连街头买菜、卖红薯的大爷都有二维码。我们是培养未来的公民,社会高科技如何发展,我们以现在的眼光培养未来的公民,是否能交给孩子十年后、二十年甚至终身受用的技能吗?孩子能否顺利融入社会并能勇于担当重任、承受挫折,因为他们未来生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阳光的心态是他们的生存之本,我们必需要去深思这个问题。坦诚的讲,我们不知道十年、二十年后的生活将注入哪些科技元素,但我们必需能给孩子们点什么足以让他们去生存。
听过多位教育专家的讲座,未来只有两种人能赢,一种是读万卷书者,一种是行万里路者。诚信做人是立足之本,创新思维、宽阔的知识面、专注精神是必备技能。走进京城,更感觉给他们的太少了。如何让孩子们在未来立足,首先必需转变我们的观念。
让孩子们拥有阳光的心态足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以书为伴,博览群书,从心底长出那份优雅与自信;拥有创新的思维、流利的表达,做最好的自己;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命中遇见的人和物,未来将属于他们!
成长,是每个人一生的事。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拥抱灿烂的阳光。
成长,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