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一张馄饨的价格表映入眼帘,让我想起麦条,对麦条马铃薯的味道怀念不已,已经好多年没吃到正宗的麦条,手工做得麦条,劲道很足,口感很Q,加上煮烂的马铃薯,吃到嘴里,味蕾很是满足。
外婆家在山村,那时候马铃薯麦条算是不错的美食,我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平时的零食最多是瓜子,每次拿着一毛钱去村头的小店,店老伯就抓一把放我兜里。平时吃的最多的饭是酱油饭,就是往一碗剩饭里倒入开水,再加入油、盐、味精,简简单单,所以马铃薯麦条算是不错的大餐。
每当外婆做麦条时,也就是我最期待的时候,看着外婆用麦粉加水揉均,再用擀面杖反复揉开,最后用手撕开,拍成一条小块,最后类似于比较宽的面条,但比面条要厚。
削马铃薯也是个技术活,有些个头小,削的就比较费劲,这活通常是外公干的,每次削完马铃薯,外公的手总是黑乎乎的,但一堆马铃薯也出来了,等着下锅呢!
然后外婆在锅里炒些卷心菜等配料,加入热水,下马铃薯,马铃薯煮的差不多时,就放入麦条和咸菜,最后一大锅香喷喷的马铃薯麦条出来了。
煮一锅马铃薯麦条一般要准备半天功夫,麦条要手工制作,因为用的是柴火,比较费功夫,同时,用柴火烧出来的麦条马铃薯会更入味。
记得那时的心情,每次都很希望能多盛些麦条,由于不太喜欢吃马铃薯,所以每次我都是把麦条吃个精光,剩下一些马铃薯慢慢嚼,不敢剩下,怕被外婆说浪费,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太喜欢吃马铃薯。
做好的麦条,我记得外婆总是给邻居端一些去,每次我都想着:还没吃够麦条呢!为什么外婆总是那么热心给邻居送去。
我现在明白,外婆已盛比较多的麦条给我,他们那代人吃了很多马铃薯,都吃腻了,外祖父母对外孙的爱,其实在吃的上面最能体会,总是自己舍不得吃,省下来给小辈。
而端给邻居,这是外婆的性格,有什么好东西总是想给别人一起分享。
那时候炒年糕也是不错的美食,通常只能是快过年才有,然后把一大堆年糕放入水桶保存,这样不会发霉。通常吃到来年春天。
小时候,物质不丰富,外婆家也没电视,对于我这样的小孩,真的一门心思在吃上 ,不管是跟外公到山上摘茶、摘桑叶,总是能找到野草莓、松蜜以及其他野果子,来满足自己的馋嘴。
外婆去世已有10多年时间,以前我家楼下开了一家麦条馆,特意跑去吃了几回,当然没有外婆做的好吃,可是在吃麦条中,我回忆着小时候在外婆家的点点滴滴,总是觉得倍感温暖。
今天,一幅馄饨价格图让他人想吃大馄饨,让我想大快朵颐麦条,却发现附近能做麦条的一家店也没有,记忆中的马铃薯麦条味道,却始终没有抹去,这是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