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今年粮食日的主题是:“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
我猜,大部分同学对世界粮食日还很陌生吧?作为有着五千多年勤劳节俭优良传统的中华民族之儿女,怎能不对这样的节日有所了解呢!下面,科普小知识走一波……(老铁们,给点个赞呗~)
世界粮食日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旨在呼吁各国重视粮食生产,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并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了解等。
说到吃,吃货们脑子里能瞬间冒出来至少10086+种不撞味儿的美食,有的还能立刻就地安排自个儿的晚餐:弄个土豆泥配萝卜土豆汤,主食就吃蒸土豆。嗯,好吃又营养~
土豆(马铃薯)是个传奇的食物,跟啥玩意都能炖一起,咋整都不难吃。相信99.9%的人都吃过马铃薯,但只有0.1%的人知道马铃薯的故事。就问,你想不想成为这0.1%的“精英”人群?请耐心读下去……
梵高曾有一幅名画《吃马铃薯的人》,画面上是底层的穷苦百姓,围着破旧的桌子,在昏暗的灯火下,吃着热气腾腾的马铃薯。这幅画的色调,就如马铃薯的颜色一样,昏灰暗淡;而画中的意蕴也像马铃薯的历史一般,丰富而悠远。如今,马铃薯风靡全球,还拥有了自己的国际纪念年,新型马铃薯市场,悄然建立。
在薯片、薯条、马铃薯泥席卷全球的时候,有一群科学家们还在研究马铃薯的祖先。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马铃薯的事业日益红火,就连马铃薯的基因都被拿去研究了,更别说马铃薯的祖先了。今天,科学家们的论题是,对世界而言,这么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是从哪儿来的?没错,科学家纳闷的是马铃薯的老家在哪里。这些科学家分成两派:一派坚持多源论,一派坚持单源论。他们对于马铃薯是只在一块土地生长,然后四处繁衍的,还是一开始就在各个大陆上同时繁衍的观点各执一词,无法统一。
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6000前,马铃薯像自由的野马一样随风奔跑,肆意飘荡。而在某一天,对潇洒自在的马铃薯的命运出现了重大改变,它们从此以后不再随风而居,而是依傍在人类身边。
对于印第安人来说,野生马铃薯逐渐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需求,他们需要更多的马铃薯来喂饱部落成员,以及储备粮食挨过漫长寒冬。俗话说,“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但是把野生马铃薯驯化成种植马铃薯,真的是人类的主意吗?还是由一颗野生小马铃薯发起的革命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时候,看看野生马铃薯到底是怎样被驯化的吧!
科学家认为,是人类在挖野生马铃薯块茎时,马铃薯生长的土地被疏松了。被疏松后的土地有利于野生马铃薯长得更大,所以是人类无意识的行为写下了关于马铃薯农业技术的第一个篇章。其次,是因为在村落周围,人类的粪便和食物残渣促进了野生马铃薯的生长。所以肥料明显有利于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家还请出了名人作证。达尔文曾说,在公元1835年时,他在周游世界的旅行中停留在智利西海岸的齐洛埃岛。这个岛是贝壳沙质土,这里生长着大量马铃薯。由于该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植株都长到一米多高。在品尝了煮食的马铃薯后,他表示淡而无味,是野生马铃薯。所以结论是,一定是当地居民驯化了野生马铃薯,才有了今天世界各地的不同品种的马铃薯。
但是这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也无法说清第一颗种植马铃薯到底是怎么来的,由谁种植的。或许历史的谜题还要等后人去解开。不管怎样,印第安人又知道了马铃薯的一个新秘密:马铃薯有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即无性繁殖。也就是说马铃薯可以不需要种子就可以繁殖。把带有芽眼或已经发了芽的马铃薯种下,就可以长出新的植株,然后开花结果。印第安人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种马铃薯,得马铃薯。
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从此被改变了。可以说,他们结束了像原始人一样采集果实、追逐猎物的生活,变成了第一代农民。印第安人学会把吃不完的马铃薯埋在地里,等它发芽、开花、结果,以便得到更多的马铃薯。他们也学会了选择将个头大的、味道好的马铃薯作为发芽的种子,期待得到更大更美味的马铃薯。当然,驯服野生马铃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一定花费了不少时间与精力。但是,他们再也不用为寻找食物而长途跋涉,也不用担心今后是否会挨饿的问题了。现在马铃薯已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主食,山珍海味倒成了下酒菜。
相比起种子类食物,马铃薯所含水分比较多,相对来说也就更难保存。聪敏的印第安人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研究出了能够长时间储存马铃薯的“秘方”。马铃薯的储存可不像玉米那样串成一串等着风干,也不像辣椒那样平躺在大地上晒晒太阳就完事了。这是高原地区人民独有的智慧结晶,更是印第安民族生存繁衍的终极秘密。
现在马铃薯安心地享受着它们被延长的生命,它们将在常温下储存很久,而印第安人也不再为自己的生计着急,他们至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都不愁食物了。马铃薯干对印第安人来说不仅是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粮,更是他们创造的一种饮食文化。据说在秘鲁西北沿海一带的村落遗址里,在“智母文化”的考古文物中,人们发现了晒干的马铃薯——“杜塔”。而这种食物,在后来欧洲殖民者进入南美洲之后,在遇到连年的饥荒时,也曾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被尊称为“丰收之神”的马铃薯,在印第安人的眼中是有灵魂的。就像农民要祭天,渔民要祭大海一样,印第安人也会祭拜马铃薯。由于马铃薯的产量对他们影响极大,所以在产量严重减少时,他们会认为是自己怠慢了马铃薯神,于是就会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仪式。这次的仪式并不像马铃薯之前经历的那次自身苦行的磨炼,而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是把马铃薯当做神去祭拜的一场仪式!
活在吃着昂贵的炸马铃薯年代的我们,请一起回到当时,去参加那场祭拜马铃薯神的盛大祭祀吧,相信看完你就能明白马铃薯的身价为什么会这么高了……
推荐阅读
《马铃薯传奇》
内容简介:
这是国内第一本从历史角度、以传记的表述方式,讲述马铃薯如何被发现、驯化、传播到全球的图书。书中有许多关于马铃薯的传奇故事并配了部分插图,后半部分还写了马铃薯的药用及营养价值和马铃薯的吃法,是一本轻松有趣的马铃薯传记、知识性读物、科普读物,适合马铃薯产业从业人员、学生及一般大众阅读。
作者介绍:
陈桂朝,武汉大学EMBA,新天地集团及新天地投资集团董事长,湖北凯瑞百谷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中湖北凯瑞百谷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的马铃薯试管薯生产企业和大型微型薯生产企业,长期致力于优质马铃薯核心种和原原种的繁育与供应,支持国家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