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致自己
本文主要内容为:对自己2017年生活和工作的回顾总结。这是一篇从18年1月初延期了接近一个月的总结文章,虽然在17年12月下旬录过一段私藏的30分钟总结Vlog,但是想想有必要以文字的形式更精炼的表达一下自己近半年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感悟。(本文约3000字,建议只阅读加大或粗体字部分)
文章标题为白驹过隙的原因是现在真的感觉时间过得太太太快了!越年长感受越强烈,对时间的感知跨度也越大,这让自己对时间的流逝愈发重视。按照时间线理一理,这一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月至6月最后的大学生活,第二阶段是6月至12月职业生涯的开端。下面简单描述下这两个阶段的经历,主要谈谈感悟与收获。
最后的大学生活
去年今日(2017年1月6日)我从实习公司离职后回学校做毕设,1月中旬回家过春节,2月末回学校继续做毕设至4月初。3月份时前同事提醒我可以开始找工作了,不过当时做毕设不太在意找工作的事所以并没有开始做准备,直到4月初才准备简历、投递、参加面试。至4月末共投递超过30家公司,面试8家,过了4家,最后选择了一家在5月初入职。
关于面试的经验,自己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感悟,那就是在面试官面前一定要适当放低姿态!当时有一家公司面试过后面试官给了一个题目,大致可以描述为:对公司某一个网站的某一个页面进行改造。两天后把写了几页的改进方案与改造原因以及页面的最终效果原型提交过去后得到的私信反馈是:原型中没有做页面与页面之间的跳转,建议加上再发一份。当时自己并没有按照建议去做而是对面试官说:如果是想看我原型工具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可以去看我面试前提交的作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一定要懂得适时且适当地放低自己的姿态。
5月3日入职后正式搬到学校外居住。下班后熬夜继续做毕设,直到5月底答辩。答辩后吃谢师宴、拍毕业照的画面仍记忆犹新,可能与我做的一件事有关——对每个人进行了访谈。问了几个问题例如你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四年有什么遗憾、最喜欢的老师是谁等等,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画面,剪辑视频时看得同学们的台词都能背了……在7月1日把所有镜头剪辑成了一部30分钟的纪念短片,自己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这是一件想了很久、自己想做但很纠结要不要去做的事,后来做过后觉得相机(Go pro)真没白买,所以,(结合其他类似的情况)有了关于生活的一点感悟:对于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找准时机大胆去做吧。
6月15日拿毕业证后算是正式毕业了,最后的大学生活落下帷幕。
新的开端
毕业后被时间推着往前走的这半年,无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都感觉过得特别快!虽然时光一闪而过,但留下的印记让我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都有不少的感悟。
一、在生活方面:刚毕业那会儿给自己制定过学习计划,但那时并没有坚持多久便怠惰了,紧接着的是为期两个月的迷茫期,那时天天思考自己的梦想、人生的意义、人类的命运之类的问题,不是我主动去想这类问题而是它们会自己从脑海里跳出来……走出迷茫期则是在认真地思考自己未来的三年目标并重新制定计划之后。对于制定计划,感悟很深的是:第一需要目标明确,第二需要意志坚定,第三需要坚持执行。这样,计划才最有可能一步步变成现实。生活中的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阻止自己去坚持做一件事,这次希望自己能抗下来。
在娱乐方面,这一年去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玩滑板,每星期平均只玩一到两次大概3-5小时,技巧正在缓慢进步中,也认识了几个很有个性的小伙伴。之后我还会继续抽空去尝试各种想做的事:去滑雪、去冲浪、去潜水、去蹦极、去跳伞……
二、在工作方面:由于是在做产品的初级阶段,需求主要来自老板与上级,所以偏执行——输出原型、评审并跟进项目进度与测试。回过头来看自己这大半年的工作发现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先好好反思存在的问题再谈收获吧。
先说存在的问题:
工作遇到的问题包含自身的问题、同事的问题、做事流程上的问题等等,这里主要谈三点自身存在且急需改正的问题。
问题一:沟通不够主动。前三个月主要是在熟悉公司业务并梳理当前产品的问题做优化类需求原型,以及上级提出的对某一大模块功能的规划,并没有对当时正在开发的部分有所涉及(除测试阶段),所以当时与开发同事打交道比较少,更多的是与上级沟通,导致融入团队的时间周期比我想象的要长,有种被边缘化的感觉。没有主动去找开发、其他同事多沟通,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问题二:需更多地考虑功能拓展性。这大半年有一段时间我负责过三个活动的需求(不是同时上线),两个短期活动一个长期活动,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奖励页面。在开发第一个短期活动时正在做长期活动的需求,由于当时想到长期活动上线时第一个短期活动就下线了,所以并没有给开发提出活动的奖励页面需要共用,直到做第二个短期活动需求时意识到这个活动会与长期活动共存一段时间,所以提出我的奖励页面需要共用(活动奖品呈现的部分字段、定义不同)。评审会议一周后开发才提出在表设计上没有做共用,于是互怼了一番,开发说应该更提前说明(可能为了省开发时间成本第二个短期活动的表设计用的第一个短期活动的)。确实自己未考虑周全,没有思考的更多,以这件事为引想到自己在通用性设计以及高内聚低耦合设计方面需要更多的学习。
问题三:不够重视职场礼仪。这是自己一个低级错误所反应出来的事实:某次我主持需求评审会议,有一位分公司的运营同事也来参加,所有人员到齐后我就直接开始对着原型讲需求了……并没有向其他同事介绍这位从分公司赶来参会的同事(他与我见过一面而其他同事并不认识)。在我讲几句需求背景后上级便打断我提出让这位同事先自我介绍顺便向他介绍其他同事。我犯了一次这个很低级的错误,是一时疏忽不过确实在职场基本礼仪这方面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再谈半年的收获:
每个收获的背后都有一个事件,影响或大或小,为精简篇幅就直接列出工作中各种需要注意的地方。部分收获只适用产品岗成长过程中特定阶段。
需求文档相关:1.需求中每个细节都要想清楚。该功能是否有必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数据来源是否可获取,数据更改的影响等等;2.做规划前先做思维导图,整理出框架,不急着去画原型;3. 复杂逻辑,先画好流程图便于开发同事理解;4.不管是不是你做的需求,都需要把每一个细节了解清楚;5.把每个页面的需求写在一起用文件夹归类,便于理解;6.需求更改同步到测试人员(项目全部人员);7.为应对公司策略变化或突发情况,需要准备2到3个迭代版本;8.明确需求来源,原因,当前解决方案。不是让你做某个需求你就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做事流程相关:1.需求评审前务必让参与人员仔细查看原型,有问题进行记录(包括细节问题),在评审时提出,讨论解决方案并形成统一意见;2.评审时记录修改的内容,会后修改;3.评审后发修改内容邮件,将原型上传svn,或者更新wiki文档并上传原型附件。尽量减少需求评审后还进行大幅改动;4.需求小幅度的修改与完善后需更新原型并通知到所有项目成员;5.项目进度需在某处公示,项目成员能及时更新进度,所有人能实时了解情况;6.评审后的开发时间周期,确定后通知到项目所有成员;7.对于开发人员未在开发周期内按评审后的需求完成产出(临时说不好实现要延期)需要根据需求重要程度做“加班都要做出来”或“先放放下个版本优化”的决定,且需要开发人员详细说明情况并记录;8.小型团队也可以选择使用像teambition、trello这类团队合作应用,不是团队小某件事只要喊一声互相传达就好,随意打断别人工作并不可取。
未来一年
在11月份制定好自己三年的目标之后,现在要做的就是一步步执行阶段性的计划。未来一年在生活上,继续培养自己摄像&滑板的爱好以及尝试新鲜事物的习惯;专业技能上,培养自己看书的爱好以及多输出的习惯。
具体目标:17年6月后购买的15本书只读完3本(Orz),18年的目标是至少读完10本并写10篇读后感;产品相关文章的输出目标是每月一篇;业余时间学习交互、前端知识,输出总结文章至少5篇与实战案例至少5例。多总结多输出才会有进步,所以,持续学习持续输出~
最后,希望自己18年顺利脱单(๑•̀ㅂ•́)و✧
枫叶FF_最近编辑:201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