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何是一年365天,其实只过一天,重复364遍的那种人。
他每天早上8点准时上地铁,到单位格子间里写一上午代码,中午去食堂吃饭,每天的盒饭都是师傅配好的,不怎么好吃,但好在不用点菜,省去了麻烦。下午再继续工作,不加班的话,按时坐地铁回家,女朋友做饭,一起吃完他洗碗,然后看看剧玩玩游戏,关灯睡觉。第二天再重复前一天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虽然无趣但是他觉得也没什么不好,挺安心的。
只是不安心的事情很快就来了。
公司人事变动,把他从技术部调到售后服务部,新的岗位让他觉得非常不顺手,尤其现在的工作更多的部分其实是和人沟通,在小何看来,和人说话可比和机器对话复杂太多了,他告诉顾客:您这是XXX问题,需要XXX解决。对方:那是啥意思?他再重复一遍:这是XXX问题,需要XXX解决。对方:不用解释那些,我只要结果!几个回合下来,小何内心已经快崩溃。
换了岗位之后,吃饭也成了一个大问题。以前他每天在公司,中午在食堂吃饭,而且不用点菜。可是现在,他经常要上门服务,午饭很多时候得自己解决,那吃什么就成了一个问题。他只习惯在熟悉的地方吃熟悉的菜,平时出去吃饭也是去熟悉的那几家点常吃的菜。
现在每到饭点,他就有点焦虑:今天吃什么?他已经吃了一星期肯德基了,昨天中午工作的附近没有肯德基,他只好点了肯德基外卖。因为,快餐有套餐,不用自己点。而且习惯了之后,他脑子里出现的可以吃的食物,就只有昨天吃的。
这个一成不变的男人,感情也发生了变故。女朋友要和他分手,说他活得毫无生气,和他在一起没有意思。
小何觉得自己从来不像别的年轻人一样追求新鲜刺激,虽然显得无趣一点,但也算稳重可靠啊。这有什么不对吗?
恋爱对他来说,其实早就没了感觉,可是她要分手,他却很紧张,说不出来是爱还是害怕又得重新找人重新习惯一个人。
就在短短的半个月,小何的工作、生活都发生了改变,他有种无力承受的惶恐。
2
熟悉感有一种魔力,让人钝化的魔力。
对于环境,对于熟悉的事物,我们往往会有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反应。比如小何每天走同样的路回到家,进门换鞋换家居服,然后窝在沙发里,这是他的舒适地带。
像小何的这样的人,要适应新的环境,首先得适应自己内心对变化的抵抗。
他换了新的岗位后,其实办公地点只是从楼上搬到了楼下,工作具体内容有了部分调整,他就整个人都觉得不对了,来到陌生的环境,他就想到幼年时候的那次转学,9岁的他跟着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坐在陌生的教室,周围都是陌生的同学,他感到自己非常孤立。
那样的感觉让他很不安,而现在他心里就有那样的不安。工作上的一点点新问题,都让他紧张,担心自己会出错,然后就真的出了错。
3
舒适地带让人觉得安心,因为我们可以用过去的习得经验应对所有问题。但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过去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并不完全适用,甚至成为阻碍。
新鲜事物对旧秩序是一种挑战,改变让人焦虑,因为不知道怎样应对变化,过去的那一套不管用了,而新的办法还没找到,人怎么会不焦虑?
人面对这样的焦虑,本能反应就是排斥,逃避问题不直面改变的话,心里会暂时安宁很多。
可是改变的大趋势是不会变的,逃避者终有一天得直面问题。
4
面对改变,其实并不需要彻底抛弃旧的应对模式,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新的。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而忽视了它给我们的更多选择。所以很多人的本能反应是排斥和焦虑,这种情绪甚至胜过了解决问题本身。
这种情绪容易让人否定自己,继而彻底否定过去的习得经验,认为过去的一切应对模式都好像不适合当下的情景了。
其实不是,我们需要跳出来看,这问题就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