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春日游杭记》有感

林语堂,作为上世纪的国学大师,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写作的风格的确不一样。看了几篇文章,给人一种比较清新的感觉,偶尔也用讽刺的手法。

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文章,做一个真实的人,比做个好人更重要。我想林语堂恰似这样的人吧,他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直接了当,不含糊。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直接表达,她引用了记者采访小S的一个例子,问小S“怎么处理和谢娜的关系,小S直说,‘我们俩的关系没这么好啦~’”

文中还说:永远要相信,真正的你比取悦别人的你要可爱一千倍,喜欢一个人就表白,不喜欢就直接了当,别拖着,浪费别人的青春和时间,这个时候千万别手软,否者对双方都不好。当然这是感情方面的,在社会中,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谈何容易呢?

林在游西湖的时候,对破坏当地风景的人类社会活动表达出不满,对假惺惺的和尚也表达了讽刺的意味,在和和尚的对弈过程中,充分展现了林是比较尊崇内心想法的一个人,对和尚那种借用名人典故来掩饰自己虚伪的做法很是厌恶。浣沙路,林想到了西施,西施之美,就是因为她跪在河旁浣纱时所必取的姿势。

林喜欢大自然的美,不喜欢人工造的假山、公园,在玉泉观鱼的时候,即高兴,又对那里的鱼感到可怜,“观鱼虽然清高,总不免假放生之名,行利己之实”。

最近我总会花一分钟的时间听听“罗辑思维”(罗振宇的罗,逻辑才是正确的词汇),听听不一样的、新颖的观点。在罗辑思维栏目中,我听到一个观点就是:你连自律都做不到,还奢谈什么自由?

罗谈到了大家熟悉的奢侈品。他说奢侈品不仅是为了显示身份,其实深层次上,是达官贵人们对自己的一种自律行为,上等羊毛制成的衬衣,就是要有好的习惯,才能穿出去不显得褶皱,一般人穿出去,就瞎弄,导致上等的衣服弄得残破不堪。

其实,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长这么大,这道理还是清楚的,不然想干嘛就干嘛,社会就会乱了。林的做法,其实也是在许可的范围内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至少在思维上有自己独到的一面,比如他很推崇苏轼,对王安石就不太喜欢了。当然这是个人的喜好问题,无可厚非的。

本文的主题很折中,有些事情上,我们要当机立断,不可含糊,而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我们要三思而行,也要遵守规矩,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就乱了。世界本事一个有序和无序的综合体,哲学上讲,就是矛盾的统一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四点半起床,因为要给客户送货,而我所住的小区又及其难以停车,为了不妨碍车辆通行,选择在4 5点这个无车流的时间把...
    唯意soleone阅读 287评论 0 0
  • 1、聚焦:店面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比较多,涉及到的点也比较逛。如何提高效率,就需要去聚焦一个点,才能有效的提升。目前我...
    松松劲柏阅读 163评论 0 0
  • 《安生》 安生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再慢慢的吐出来“我太了解自己了,我并不是你想像的好姑娘,你值得更好的。”缥缈的烟雾...
    舟舟不周阅读 478评论 0 0
  • 人的一生都在赛跑。 小时候和考试赛跑,和分数赛跑。 年轻时和情敌赛跑,和学位赛跑。 男人和事业赛跑,和金钱赛跑。 ...
    梓涩雨迹阅读 18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