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的研究,幸福确实不是单一要素决定的,那么能不能通过规划,规划出适合大多数人都能通用的幸福模型呢?如果可行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参考这个幸福模型来设定自己的幸福人生。最终,我们提出了一个通用幸福模型,以供大家参考,幸福模型一共有八个要素:
1、家庭,经营好亲密关系、照顾好父母子女。
2、健康,生命因健康而绚烂,身心健康和形象健康。
3、精神,定位自己做终身学习者,升级认知、主动成长。
4、事业,一定要拥有个人事业,否则,人生如逆水行舟。
5、人脉,经营人脉即是经营事业,成功需要贵人相助。
6、物质,追求物质丰盛,享受财务自由的人生。
7、旅行,诗和远方,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if !supportLists]8、 [endif]公益,获得成功后就要回报社会,做些公益和慈善。
幸福人生的第一要素:家庭
家庭是我们身心的港湾,是我们人生的支点,更是生活中最大的满足和快乐。
有伴侣在,前行的道路不会感到孤单;有父母在,我们会感到更加安心和坦然;有孩子在,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家是爱的聚合体,天下之家,皆为爱而聚,无爱而散,家是情感的港湾,是成长的摇篮,是事业的加油站,是最能让人放松的地方,家是疗愈身心的乐园。
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地方,夫妻之道难得糊涂,倘若两个人谁都不愿糊涂,这个家庭永无宁日。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细胞,正是有了细胞的生长,繁衍,才有了绵延不断的人类历史长河,成就了家。
这个家,总让远方的游子,历尽千难万险后,仍然念念不忘回家的路,梦不论在何方,一生的爱唯有家。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失去它时,掏心掏肺也找不回。一个好好的家庭因为爱人的离去就会变得冰冷,失去了往日的温馨。
家,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最终归宿,也是我们拼搏奋斗的最初动力,拥有家才能播种幸福,幸福也因有家才能生根发芽。
幸福人生的第二要素:健康
现代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逐渐变大。压力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加上环境的恶化,由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等因素导致的健康问题成了当今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前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指出:“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大约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这一反常现象提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从过去重治疗转为以预防为主。
看看医院的癌症患者以及躺在ICU的抢救病人,他们临终之前的治疗费用甚至高达百万。既然预防的效益如此明显,为何现实却与之相距甚远呢?经济能力的不足一度被视为主要原因。果真如此吗?
如果百度一下近些年逝去的名人,我们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功成名就,拥有财富,但是他们失去了最不该失去的,为什么他们没有关注自己的健康呢?
人们每日忙忙碌碌,一刻也不能停下来,每个人都认为这么忙碌都是为了家庭幸福,然而,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恰恰是逝去的人们没有得到的觉悟。
世界上每天都有生生死死的故事,无论是高官达贵,还是平民百姓,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逃避的。有生就有死,正常的寿终是生命的本然,而英年早逝则带来太多的遗憾。他们每个人都才华横溢,对艺术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事业的成功,也获得了财富。他们懂得追求事业和财富,如果他们对待健康也像对待事业一样的态度,这世界一定会多一些快乐少一些伤痛。但他们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忘记了好好的爱自己。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一刻也不愿意停歇,他们会说为了追求理想、追求人生价值等诸如此类的原因。我们除了惋惜和遗憾之外还有沉痛,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反思。
我们需要两种教育:一个是如何经营家庭和事业,另一个是如何健康的享受生命,我们需要建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人生的第三要素:精神
精神追求就是精神上的享受,心灵上的依赖,是人内心最渴望,最在意的,相当于人的精神支柱,一生追求的目标。
然而,现实状况却是极为的残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世界上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在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全世界有近十亿人患有精神障碍,每四十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四十年前中国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是百分之一,到2005年这个数据提升了17.5倍,四十年前中国的焦虑症发病率大概为1%,现在这个数据提升了13倍,二十年前中国人抑郁症发病率是万分之五,现在这个数据增长了120倍。
人类未来的挑战不是疫情,不是战争,不是经济危机,而是人类自身的精神问题,十九世纪威胁人类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一定是精神病。
当今社会如此发达,人们物质上的痛苦已经越来越少了,然而精神上的痛苦才刚刚开始,人类科技创新的迭代不断加快,数不胜数的新产品让人目瞪口呆。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将越来越迷茫,绝大多数人都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只能机械式的参与竞争,内卷严重,浮躁,偏激,厌世,消极等负面情绪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最担心的是生存的问题,比如吃不饱、穿不暖、没地方住等,而当人们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最需要解决的是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存在感,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活着就像一具行尸走肉,灵魂无处安放,像幽灵一样游荡,因为他们在时代的断层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现在的出生率越来越低,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经常挨饿,却拼命的生小孩儿。现在富裕了,却都不想要孩子了,这代表着年轻人对人生的态度,人生苦短,人间不值得,如果没有必要,何苦非要来人世间走一遭,而这背后代表着普通人的迷茫。
虽然科技越来越发达,世界越来越繁华,但是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孤独感也越来越强烈,这个时代太缺乏人文关怀,人们活着感受不到温暖和温情,只有冰冷的利益,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现实,人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对虚拟世界如此热情,却又对身边人如此冷漠,现在的年轻人即便在一起吃饭聚会,也基本都是各玩各的手机。
为什么现代人缺乏幸福感?本质上是缺乏正确的幸福观,分析一下现代人的实力结构,往往是欲望太高,能力太低,欲求不满,认知缺陷。这样的实力结构才让人痛苦无比。
整个社会充斥的全是欲望,人们怎能不焦虑,现代人为什么普遍冷漠,彼此疏远,因为大家都太心寒了。看看我们的身边,善良总被利用,深情总被欺骗,信任总被收割,心眼好的人总被当成软柿子捏,与之相对应的是小人总是先得志,投机者总是轻易得逞,人一变坏就有钱,一旦有了钱就被社会追捧,不择手段的人成为榜样,无底线的人更容易成功,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现状,在这个社会里想取得成功必须是个优秀的投机主义者,而那些脚踏实地的人,不善于伪装的人,有匠心的人,都被淘汰了,人在这样的社会之下只会越来越想逃离,宁可自己清静也不愿意同流合污,所以闲云野鹤的人越来越多,躲进世外桃源的人越来越多。
人们需要的是温情关怀和温柔以待,很多人正在异化成一种奇怪的生物,没有梦想,没有自我,如同一只行尸走肉,成为只会赚钱的机器,孤独寂寞又空虚,他们整日忙忙碌碌,其实内心早已死去,生活在绝望的平静里。
未来的社会,各种事物的迭代速度还会在不断加快,各种变化的周期还会不断缩短,更多的科技进步都在等着取代我们的大脑,我们的精神问题只能加剧,而不可能得到释缓,很多人早已心如死灰,却只是想争口气,就这么苟活,小时候觉得自己可以拯救世界,长大后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自己。
未来社会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漫无目的的在大海上漂泊,现在人聚在一起基本不谈精神追求,不谈梦想,只聊谁又赚了多少钱,谁又换了大房子,很多男人在一起就谈哪个模式才能搞到更多钱,然后就是搞定更多的女人,很多女人在一起就谈怎么变得更好看,更瘦,然后就是怎么对付男人,至于对高贵人格的追求,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于梦想的追求,很少再有人去谈及,如果有人谈反而会被认为很迂腐,一股穷酸味,然后对他嗤之以鼻,很少有人关注你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很少有人愿意从灵魂深处感受你,他们只想打探你有没有实力,然后再看看怎么跟你交往,大家普遍不再关注公共道德秩序,都只想伺机捞一把就走,至于社会被污染成什么样子都漠不关心。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年轻人在游戏和娱乐中沉迷,成年人在直播和短视频中放纵,大家都在沉溺于短平快的快乐,这是一个戾气和污浊遍地的社会,网上最容易流传的是各种丑态的表演,各种极端的情绪。越三观不正的人越容易迅速走红,越是搞了一场阴谋论,情绪化的内容越容易被传播。冷静和理智总是被嘲笑,宣泄与谄媚却成了主流。
人们正在抛弃一切深刻的东西,包括文学、哲学、思想等,因为这些东西太深刻、太沉重了。人们转而寻找可以麻醉自己的东西,让自己快乐。人们越来越崇尚讽刺和挖苦,而非逻辑和道理,大家越来越沉溺于短平快的刺激,不再追求价值创造。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的幸福是由物质多少决定的,但是当社会的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的幸福就是由精神决定的,现在,一个人精神健康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感,谁能帮助人们找到物质之外的价值和意义,让大家回归精神主义,燃起对真善美的向往,甚至能改写成功的定义,谁就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唯有不断地提升认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幸福模型结构的幸福观,以幸福人生的规划,脚踏实地,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走出幸福人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