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泉水沏香茗
神州大地,名山大川,三山五岳,各领风骚。
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尽,如四大名山,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
自古以来 ,以戒为师的佛家七众弟子,特别是出家众,或在寂静山林,或在喧嚣市井……他们肩负着弘法利生的使命,方便灵活,对机施教。其接引弘化手段,林林总总,叹为观止。有的活泼,有的静寂;有的凌厉,有的婉转,不一而足。
因此,闹市也好,深山也罢,他们的修行的方式也就形形色色,活泼多样————
那时,伟大的佛陀,经常活跃在王公大臣的周围,但是,本师释迦佛他却赞叹大弟子迦叶在山林水边静坐,处寂静处。
历史上所言之义学比丘、弘传比丘、持律比丘、神异比丘等,他们愿力是一致,其方式不同。
因此,禅师的“修行弘法”风格各异,有任当朝国师的,有发心在各阶层弘法度众的,即经中称为“人间比丘”是也;有的喜欢居住在深山丛林,为“兰若比丘”等等等……
除了是大小乘的悲愿不同所致,但沙门们,都能树立佛法有益于众生,因此不必形象同一划齐。
当然,歌颂在闹市的“大隐”人间比丘,千万不可贬低在深山的“小隐”住山闭关比丘。
禅门里,有两句话说:“ 不破参,不闭关”没消泯烦恼无明,内心不宁静的人,不可以闭关;“不开悟,不住山”,没有究竟开悟的人,也不能到山里独住。独住比丘,要独自在深山修行,也不容易。人间比丘,为了弘法利生,更要具备各种学问、道德等弘法能力,千钧重担一肩挑,更不容易!
昨日学了宋代惟正禅师的禅诗。为僧只合居岩谷。他可算是,属于独住比丘啦。
据说,东晋慧远大师足不下庐山三十年,还有唐朝的慧忠国师亦是四十年不出寺门,这些古德独住风范,实在难能可贵!
过来人谆谆告诫,佛教四众弟子,特别是出家二众,为了度化众生,负起了在社会上弘化的责任,人间比丘的牺牲奉献有时更大。
我们对出家行者,不管是静修的独住比丘,还是弘法利生的人间比丘,都应该要有平等的尊敬对待,不要认为谁好谁不好,其实他们都是一样的,只是各人的因缘,使命,秉性不同罢了!
云南的凤山演悟法师,住山,人间,如意切换“行头”!
是舞拳弄脚的少林?是提墨斗挥斧头的鲁班?是吟诗作画的弘一?
角色如意切换,
五明任用悠闲。
唱念作打对机,
正法传逾千年。
【宋】黄龙慧南禅师(1002-1069)
拨草占风辨正邪,
先须拈却眼中沙;
举头若味天皇饼,
虚心难吃赵州茶。
我们一起读读,云南演悟法师的诗文,出山泉水沏香茗,和谐社会我有责——
双桂香盈树,
三僧好清闲。
而今吃茶处,
法传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