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是成长路上翻越的每一座小山,是回忆里岁月的点点滴滴,是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将它忘记的印记……
电影《第一次离别》在东京电影节获得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奖,入围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位的影片,我反复看了三遍都没有厌倦,每一次都被吸引被感动,甚至不希望它结束,片中每一个人都让人感到亲切,友善,充满情趣。然而这些表情丰富,演技成熟的角色都是维吾尔群众本色出演。能把这些人物的表情,动作,思想,感情融合进电影又呈现出艺术感很强的镜头的人,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女导演,她自编自导自己的家乡——来自新疆沙雅的风土人情。
新疆,如果你没去过你可能只会知道哈密瓜,葡萄干,操着一口听不懂的维吾尔语的烤肉串的小贩。在影片里,你看到的是画卷般的场景。影片开场是穿过灌木丛赶着羊群的维吾尔族大叔,一只只羊沓拉着长长的耳朵,让我想到了小羊肖恩,就是那么一点滑稽,让我对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产生了兴趣。
接下来是一个小男孩给一只小羊羔喂奶的场景,不由得让你也想拥有一只小羊羔,用手抚摸那绵软的卷毛,激发起我们内心的童真。
维吾尔民族的服饰连同背景如同一幅油画。我曾经不理解她们为何穿的那么鲜艳,在这里你看到的却是大自然下艺术的融合。一个民族对色彩的理解,他们将艺术大胆的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以及奔放丰富的内心世界。维吾尔民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族,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的载歌载舞,即便不是那么好听,也会毫不掩饰大大方方地表露自己的情怀。这一点是汉族自愧不如的。影片里,小姑娘与她的父亲跟着音乐跳起舞来,是那么轻松默契。
我不想说故事,因为我觉得影片的亮点不是它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是再寻常不过的生活,能把它们融进心田的是人物情感真切的流露。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可能体会不到原始和贫穷是怎样的一种生活,而原始和贫穷的生活也有它不可替代的快乐。最可贵的是人的朴实和憨厚。外孙想要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爷爷却执拗的不肯,担心家里的羊没有人照顾。他们守着一片棉花地,就是天伦之乐,那场景确实是美的。爸爸为妈妈唱着他自编的情歌,女儿在一旁手舞足蹈,欢呼雀跃。
然而,美好总是会被现实所击垮。大人为了孩子,子女为了亲人,不得不远离家乡,放弃固有的思维,努力地改变,这就形成了蜕变,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带着忧愁和美丽的离别。这是爱的离别,是承载希望的离别。
影片中人物对话也充满着趣味和回味。昏暗的灯光下,年幼的儿子用脸娇嗔地蹭着爸爸的脸颊,刚刚还威严的爸爸说我宝贝的儿子,不怕爸爸的胡子扎到你嘛?儿子说爸爸能不能把胡子剃掉呢?爸爸说我怕剃了胡子你就认不出来我了。儿子又说不会的,剃了我也能认出来。爸爸想了想说那我就剃掉吧。女儿对着妈妈说,我们可不可以把房子也带走,妈妈说怎么带走?女儿说推土机。妈妈顿了顿,耐心地告诉女儿不可以用推土机,那样我们的房子就两半了,房子就要飞起来了。后来母亲让女儿把想带走的都画在一张画上,这样就可以带走啦。爸爸说你那火车轮子都没在轨道上怎么走呢……一切都是以极为自然的心理活动,不加任何修饰但却真实到你的心底。因为他们就是真实的一家人,所以母亲会很自然地去吻孩子的额头,孩子也会毫不刻意地自然回应。我觉得这就是电影应该锁住的美好瞬间。观众与情境的共鸣。
影片的结尾是以小男孩忧伤地骑着小毛驴寻找丢失的羊羔结束的,依旧是一片戈壁一群羊群。也许生命就是要面对着离别,会回来和不会回来的,亲情,友情以及珍爱之物。它们随着时光的流逝变为成长路上的一粒沙,把每一个人磨成一颗珍珠,或大或小,但总有你独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