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ien。
照例先来温习一下阳老给人生模式的定义及分类。所谓人生模式,是指在人生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反复出现的结构。
阳老糅合历史上的智者传记、认知科学及相关学科的高阶模型以及元、反、空思考模式,最终形成了一套人生框架,共有五大类24种模式,如下表。
今天要聊的是行为模式中的“社会比较”模式。
所谓的社会比较,指的是个体就自己的信念、态度、意见等与其他人的信念、态度、意见等做比较。
以下开始正文。
一、智力的正态分布
昨天群里好朋友Velma笑说我的读书笔记像学霸划重点一样,那么朋友们,我要讲重点了lol——来讲讲人生标准九。这个词儿阳老常提,在前不久阳老与剑桥父子大小牛的对谈中还提到过,大家要特别留意下哦。
什么是人生标准九呢?
我们要从钟形曲线讲起。钟形曲线更常见的名字是正态分布(高斯分布),因形状酷似一个钟形得名。如果一个事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管每个因素本身是什么分布,它们加总后,结果的平均值就是正态分布。
举个例子,心理学家将大量样本的人格测验、智商测验的分数统计后,就呈现正态分布。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就是一般人占大多数,特别差的和特别优秀的占少数嘛。
而为了更方便地理解测试结果,心理学家将测试结果的正态分布曲线分成了九个部分,平均值为5,标准差为2,除了标准一和标准九两级之外,各个分数的范围全都是半个标准差,如下图所示。
标准九可以理解为最优秀的一批人。
人们的社会比较主要分为三类:平行比较(跟与自己差不多的人比较)、向上比较(与那些比自己强的人比较)和向下比较(与那些比自己差的人比较)。
心理学家发现,处于不同的标准区间时,采用不同的比较方式时,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具体如下表:
上面的表可以不看,直接看下面的字就行,以下文字把关键现象整理出来了:
杜宁-克鲁格效应(达克效应):无能的人从不觉得自己无能,因为他们不具备识别自己无能的能力。比如那些成绩处于末尾 12% 水平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成绩等级至少在 67%,也就是身处标准三太久了,反而会认为自己是标准六。与此同时,那些能力更强的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标准九们常常以为自己是标准七。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学生)在被赋予更高期望以后,他们会表现的更好的一种现象。如果标准六比较幸运地遇到良师益友,他们处于标准八区间、性格友善、善于做榜样、正面鼓励人……那么原本的标准六会慢慢跃迁到标准七乃至标准八区间
天才效应:夸大优秀他人的能力,即提升比较目标,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天才效应”。这种策略一般是在他人明显地优越于自己,而且不容易否认社会比较信息的有效性的情况下个体所采用的维护自我概念的机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个学生考试连续地不如同学,他会通过夸大其他同学的学习能力来维护自我概念,这就像乞丐不会嫉妒国王的富有一样的道理。
认知信任:指对事的信任,因为对方做的事情而信任对方。具体见表。
情感信任:指对人的信任,自己有多大程度受到对方的感染,即信任对方本人。具体见表。
大鱼小池塘效应:如果标准七的社交网络的前三层是标准九,那么,这位标准七会很受打击,很快将自己下移到标准六甚至标准五、标准四。而当标准七在标准五区间呆久了,他会变得更有自信。另一个相反的极端是,标准七在标准八、标准九区间呆久了,会降低对自我评价。
二、正确的社会比较模式
我们从上文可以看出,处在不同的标准的人,采取不同的比较方法时产生的结果也不同,有的让人消沉失望,有的则让人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正确地选择社会比较模式呢?
——答案当然是不比较、做自己啊!行吧我就是抖个机灵。阳老其实给出了他的建议:
1.从追求最优到追求满意
将自己的目标定在标准六、标准七附近的中高区间而非标准八、标准九这样的区间。这是一种极其符合心理科学原理的做法。西蒙将其称之为,做【满意的人—— Satisficer】,不要做【追求最优化的人——Maximizer】。
2.选择友善的集体智慧创作群体
参与人类智慧的集体进化,这是最简单的让自己变得更智慧的方法。如开放科学、开源软件、开源硬件这样的领域。
3.探索「可能的自我」
从图里我们可以看到拿到标准八的人只有 7%,拿到标准九的人只有 4%,这批人是如此少,但小时候的教育却是让我们去与这批人去比较。
过高的标准导致行为瘫痪?!我们要避开进化带来的社会比较陷阱。
在这样的趋势下,一批人觉得标准八不过如此而已,于是继续活在自己小世界不做改变;另一批人,则诉诸外界的标准改为对自己的要求,一生都陷入比较的痛苦中。
OK,以上就是就是今天的分享了。感谢你拿出你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文章。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的话,欢迎通过在看、评论的方法让我知道,对于写作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读者的反馈更重要了。谢谢啦。
我们明天见。
日更100天挑战(13/100)
THE END
阳志平《人生模式》主题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