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梁建章的《梁建章:隔离的经济账》一文收获了骂声一片。文中主要的观点是:人命是有价格的,目前这样在疫情下隔离的公共政策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会严重影响GDP,由此引起全国人民平均寿命的下降。
很多人读完之后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是限于国内大多数人缺乏理性思维,感觉不对却又说不出所以然,而且大家普遍认为经济学是一门高深无比的学科,里面充满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函数、模型、博弈,一个北大的教授同时又是携程网的董事局主席所说的话,必然是理性的、科学的、正确的。
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梁建章教授认为人命没有GDP重要,但是由于学历上的差距,很多人认为人命关天、人命无价,只能从道德层面指责梁建章教授,认为他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
但是我认为:如果从道德伦理的层面指责梁教授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梁建章所犯的错误不是一个道德错误,而是学术上最基础的错误。至于道德这种虚无缥缈没有形式的东西,熵道学派也从不作为研究对象。要想让梁教授心服口服,必然要从学术上指明和纠正其错误,但是在看了一大串的经济学家后,只能叹口气,自己来写了。
本来中国有一批人一直反对市场经济,而梁建章作为一个有着较大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在学术上犯的基础错误,更是会让大众厌恶市场经济,堪称猪队友。
在正文开始前,我首先表明以下几个观点:
1、 人命确实是可以定价的。
2、 我是支持真正的市场经济的。
3、 梁建章的错误恰恰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4、 同时梁教授还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梁建章,携程网创始人、执行董事会主席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
既然梁建章的错误恰恰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那么我们就从市场是怎么形成的说起。
(一)市场是怎么形成的?
熵道讲究挖掘事物的本质。任何看起来很高深的学科,挖掘到本质的时候都是非常简单的,足以让一个初中生都能学得会。
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在作品里对全国的小朋友们普及过什么是专家,“所谓的专家就是把一些浅显明白的道理用谁都不懂的方式说出来。”
怼梁建章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但是我们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让大家学会什么是自由市场经济学,反正平时我也很懒,没有梁建章先生这么刺激的文章,我也不会在深夜里坐下来静心的码字,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所有读者要感谢梁先生。
市场就是交易关系的总和。或者说,市场就是一个交易系统。
交易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问题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重要到梁教授和一些市场经济学家犯得大多数错误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越是大师所犯的错误一般都越基础,这个犯错定律在任何学科基本都适用。用民间老百姓的话来说,读书太多容易读傻了。
交易行为,我们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单细胞生命刚刚诞生的远古地球初期。但是由于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文科生半路出家,所以用人类举例子他们更容易理解。
我们假设有两个人,一个是猎人,以打猎捉兔子为生;一个是木匠,会做床和椅子。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交易会在猎人和木匠之间发生?
首先,双方要有需求。
(需求这个玩意儿是完全主观的,没有什么客观性,这个问题未来专篇展开来讲。)
也就是说,猎人要有坐椅子和睡床的需求,而木匠要有吃兔子的需求。
相比双方的需求来说,木匠的需求更加硬核一点,因为吃自己做的椅子解决不了饿肚子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吃不下一把就会饿死。
而猎人就不同了,没有椅子,他可以坐地上,没有床他可以睡草窝。万一这个猎人是一个苦行僧,认为坐椅子和睡床是一种影响自己修炼的罪恶行为,那么猎人对椅子和床的需求就不存在了。
同时如果这个木匠是一个变异人,只能消化木头,消化不了兔子。那么他对兔子的需求也就不存在了,但是作为地球人类,他这种吃食物的需求一般来说大抵都是存在的。
双方都具备对对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这是交易发生的第一个前提。缺少任何一方的需求,交易就不会发生。
交易交易,交易的是什么?什么可以拿出来交易?
这是交易发生的第二个重要条件。
在猎人和木匠的例子里,假设双方都有需求,但是交易还会有可能无法进行。
比方说,猎人一天吃1只兔子才能维持生存。但是他每天也只能打到1只兔子。
虽然猎人很想坐椅子,睡木床。但是他没有多余的兔子去交易,一旦交易了,那么他就会饿死。
满足自己基础生存需求外,他根本没有能拿来进行交易的多余产品和服务,交易就无法产生。
你让他去拿命去换个椅子,那是打死他也不愿意的啊!
除非猎人某天打了2只兔子,假设兔肉的保质期只有1天。在满足自己生存所需的1只兔子外,还额外有1只兔子。
在短暂的保质期里,这第2只兔子对猎人维持生存来说,效用远远没有第1只兔子大。这在经济学术语里叫做边际效用递减。
这个时候,猎人就有足够的动力自愿的拿着自己的第2只兔子去向木匠交换椅子了。
用来交易的第2只兔子,叫商品。
猎人自己吃的第1只兔子,不叫商品,我们可以称之为非卖品。
判断标准很简单:进入市场里的交易的,叫做商品。不进入市场交易的,不是商品。
只有商品才具有价格,不是商品就不存在价格。价格作为商品间互相兑换的比例,只能在市场交易里产生。
当然,交易产生的前提还有空间问题,猎人和木匠相距1000公里,那么交易也无法完成。
交易产生的前提还有时间问题,在猎人恰好有两只额外的兔子的时候,木匠正好没做出来椅子,交易自然也无法完成。
交易产生的前提还有信息问题,在猎人有了两只额外的兔子的时候,他不知道木匠此时有没有额外的一把椅子、也不知道木匠想用这把椅子交换多少只兔子,甚至他都不知道木匠的存在,那么交易也是无法完成的。
讲到这里,有人就会说了,这些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哪本教科书上都有,你在这里逼逼叨叨这么多,有什么意思。
如果熵道学派就这两把刷子,那这篇文章确实就白写了。
下面才是最重要的内容,在下面的内容里,我们可以清晰的学会有史以来经济学的所有核心本质,从此无论是主流经济学还是什么自由市场经济学派,你可以一眼看出来哪个专家是在瞎比叨叨,错在哪里。
熵道学派认为市场形成的三大主观要素和三大客观要素。
三大主观要素:
1、自愿的买(需求)
2、自愿的卖(供给)
3、自愿的买卖条件(代价:价格和交易成本等)
三大客观要素:
1、时间
2、空间
3、信息
主观要素我们可以统称为自愿。
客观要素我们可以统称为自由。
那什么是财富呢?文科生的定义一般都五花八门,咱们就不用了。
财富的本质就是能够满足一个生命生存和繁衍所需求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究其本质就是负熵。
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人可以关注熵道公众号进行学习。
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对个体来说,你不愿意卖的东西(非卖品)加上从市场中可以买到的东西(商品)等于你的财富总额。
用公式来表达为:财富=非卖品+商品
在之前的猎人和木匠的例子里,
猎人在交易之前:
猎人的财富=1只高价值的兔子+1只低价值的兔子。
木匠的财富=1把高价值的椅子+1把低价值的椅子。
为啥额外的1只兔子是低价值的呢?
因为猎人1只兔子就吃饱了,第2只兔子放不到明天,用学术的词来说就是边际效用减少了,用人话来说就是没啥用处。
为啥额外的1把椅子也是低价值的呢?
因为木匠的屁股只有一个啊!
在交易之后,双方的财富变为:
猎人的财富=1只高价值的兔子+1把高价值的椅子
木匠的财富=1把高价值的椅子+1只高价值的兔子。
我们发现,用来交易的低价值椅子和低价值兔子分别在交易后的双方那里提升了价值。猎人和木匠的财富各自提高了,财富总和也提高了。
由此,经济学里最伟大的定律诞生了:
交易创造财富。
跟这条定律相比,其它的一切经济学定律都不值一提。什么理性人假设,什么政府有时候能改善市场结果,什么货币超发引起通货膨胀。一个理性人的假设让古典经济学后面打了无数个补丁去纠正偏差。就像当时的地心说,整整在地球模型上打了46个修正补丁。
在科学世界里,凡是冗长、丑陋的理论最终一般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宇宙的本质规律是及其简洁和优美的,就像欧拉公式一样。
水库论坛的欧神把这条定律作为经济学第一定律,简写公式为:
D(t)>0。
当年英王质疑Adam Smith的《国富论》。英王问:“经济学家一不耕地,二不织布。如何敢妄言使得国家大富”。
亚当·史密斯的回答是:“交易产生财富,交易产生十倍财富”。
把这条定律作为经济学第一定律,没问题,我举双手赞成。
但是一切定律都是有应用范围和使用前提的。
比如光速恒定定律:在本宇宙的真空中,光速为30万千米/秒。
在水里光速还是30万千米/秒了么?
在另外一个平行宇宙光速也是30万千米/秒了么?
不一定是。
现在的自由经济学家们,对这一定律推崇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了。对坚决支持真正自由市场经济的我们来说,堪称猪队友。
(二)自愿定律
真正的市场经济,一定是自愿且自由的市场经济。
自愿来自于主观,每一个交易行为的主体皆应自愿,而非强迫。
自由来自于客观,每一个交易行为皆应该不受任何客观条件的限制。
物流、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和进化就是为了从空间、时间、信息三个要素提供客观的交易条件。
而违背自愿原则的行为称为暴力,被自由经济学家们所厌恶,但是他们自己却经常犯这个错误。(暴力总会伤害一方的利益,而交易则是互利)
如果说D(t)>0(自由交易产生财富)被推崇为经济学第一定律。
那么还有个经济学第0定律就应该是自愿定律。
Volunteer,自愿。我们设定当一个人自愿的时候,V为正数。当一个人被迫的时候,V为负数。当一个人可行可不行的时候,或者说这个人没有主见的时候,V=0。
将经济学第零定律和第一定律完整的表述即为:
当V>0,D(t)>0:当一个人自愿的时候,交易创造财富。
当V<0,D(t)<0:当一个人不自愿的时候,交易减少财富。
当V=0,D(t)=0:当一个人无所谓的时候,交易对它而言无意义。
V被称为自愿系数。
现在回忆一下,财富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什么东西对自己有价值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判断。所以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财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用A来表示财富,F表示非卖品,那么对每个人来说,财富公式为:
A=F+V*D(t)
即财富=非卖品+自愿交易可获得的商品
这才是完整的经济学第一定律。
所以看了梁教授的文章后,感觉到哪里有些不对劲,但是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劲的人,现在可以用小学的公式对梁教授大声的说出来:
你错了!
你把F(非卖品)和V(自愿性)放到哪里了?
(三)现代自由经济学派的缺陷
上帝目光所及之处,一切皆可交易。
这句话常被自由经济学派拿来表现一种宏大的气势和深刻的道理。
现在,这句话要被改写为:
在自愿的前提下,上帝目光所及之处,皆可交易。
正因为财富是主观的,它对每个人的含义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非卖品(F)。、
有的人认为荣耀是财富,所以可以用命去换得国泰民安和家族名望。
有的人认为面子是财富,所以可以散尽万贯家财换一个狐朋狗友满座。
有的人认为音乐是享受,所以会拿几百袋大米的钱去换一张演唱会的前排门票,换得个浑身酥麻。
有的人认为心安即是财富,所以安贫乐道不求闻达。
有的人认为钱即是财富,所以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亲人还是朋友都可以去交换一个财源滚滚。
有的人怕死,所以宁可吃糠咽菜、在疫情下隔离在家。
有的人是行旅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所以宁可把别人的生命放进市场里进行一个成本核算。
传家之宝不能卖,所以各国的官方博物馆里面的国宝不会到市场上流通。
需求是多样性的,不是只有市场才可以满足需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非卖品在满足着自己的个体需求。
梁教授大抵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母亲放到市场里去交易的,因为母亲的稀缺性对他而言只有一个,不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说法。
欧大也大抵是不愿意把自己子女放到市场里去拍卖的,他宁可让自己女儿边磕着瓜子边看着明星弹钢琴,看到好处一拍大腿喝一声:“弹得好!给爷赏!”
所以,又有谁有资格替那些把生命当非卖品的民众,将人命扔到市场中去估算一个价格?
尼玛这种行为恰恰违背了自愿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我的猪队友们!
能强迫给人命定价的恰恰是暴力和独裁者干的事儿!
公元1230年,元朝皇帝窝阔台即位第二年,大臣别迭等人建议道:“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也就是说汉人没啥鸟用,全杀了把地空出来养羊。
幸好耶律楚才对窝阔台说,我帮你收税,税金大致多少多少,平均在2000万汉人头上,约每人三分五厘银子,核算成人民币为每年14块钱。
换个角度说,汉人以每人每年14元的赎金,从皇帝手里买下了自己的性命。这个交易隐含的前提是:平民的性命不属于自己,生杀予夺由暴力统治集团说了算。
梁教授想让政府做窝阔台吗?
(四)人命值多少钱?
人命值钱吗?值钱的话值多少?
首先,关于人命无价恰恰不是梁教授认为的是一个伦理学问题,它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定义为非卖品的话,不进入市场之中,那么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他的命对自己来说就是无价的,是极度稀缺的,是不存在什么边际效应递减的。
当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命放入市场中,冒着死亡的风险去获得他认为的更重要的财富:例如荣耀、例如养家糊口的金钱,这时候,他的命价就由市场中的供需决定。
这个时候人命就有价格了。
例如冒着生命危险的矿工的工资是一定会比同等体力强度的其它工种高,因为命价折算在里面。
例如明星的意外险肯定比普通人的更值钱,因为在市场里面,明星的估值更高。
但是无论用什么方法去折算,命价的买卖双方一定是自愿且自由交易的:
甲矿工认为一个月1万的工资挺好,他愿意去。死亡的风险对他来说没有养家糊口养育两个孩子重要。那是他自愿把自己的命价做低,很好,自愿的交易会增加他的财富(两个孩子的生存几率),也会增加这个煤矿的财富。
梁教授认为一个月哪怕100万也不愿意下矿挖煤,用自己信息化的特长去搞搞旅游产业能赚更多的钱,很好,自愿的交易会增加他的财富(钱)和旅游市场的财富(差旅用户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变低)。
但是任何人也无权把别人的非卖品硬放到市场中去算一个定价出来,这恰恰是自愿自由市场经济最反对的暴力干涉市场啊!
哪怕这会增加GDP,但是这个GDP能代表亿万个把生命当做非卖品的民众的需求和财富吗?
非卖品也是财富!
猎人不会把两只兔子都去换椅子,这是人性。换一只是增加了财富,换两只那是作死。
所以,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前提是自愿。
这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精髓所在。
让人性的归人性,市场的归市场吧。
(五)完了么?
“财富是主观的。财富不仅仅是商品,也包括非卖品。非卖品不进入市场交易,所以是无法定价的。”
——熵宙
如果就这么一个简单地道理逼逼叨叨写这么多,熵道学派就这两把刷子,那么这篇文章也是白写了。
接下来才是熵道学派的正文。
天下万物,本出于无。有一之后,变化万物。
熵道学派是一直致力于弥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鸿沟的。自笛卡尔之后,现代科学先被割裂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更准确),然后越来越细,越来越多。
到了现代,穷尽一个人一生的精力也无法精通一个细枝学科里的一小部分。
这时候我们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何找到万物背后的那个一?
我们只剩下了两个办法:
在某一条分支下继续钻研下去,越来越小,至微观处见根本。
另一个就是跨学科的学习,互相印证,最后证得万物背后的一。
第一种是科学之路,第二种是哲学之路,两条路并不矛盾,边证边走,才能到达最后的一。
学经济学的时候,经济学家经常会说一句话:经济学不能帮你致富。
熵道学派的人拿着奥卡姆剃刀磨刀霍霍,你这学了没用的玩意儿就是假经济学。
经济学家,无论是古典经济学家,还是自由市场经济学家,都是所有专家中挨骂最多的一个群体,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我们分析财富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财富不仅仅是人民币,隐藏在财富之后的非卖品(F)和商品(S)恰恰反映了两个系统。
非卖品反映的是人作为生命个体的内部供需关系。
商品反映的是人类群体作为一个社会化生命体的内部供需关系。
非卖品很难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原因很简单,就像人体细胞内的细胞器很难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关于生命对非卖品和商品的价值观区分,会有专门文章论述)
经济经济,经世济民。世为世界,民为需求。
不了解生命的本质何以论经济?
当地球上生命的祖先从一根RNA进化成了单细胞,从一个单一单细胞进化成了含细胞器在内的共生复合单细胞,从复合单细胞组成了多细胞的个体生命,个人生命体通过交易组成了社会化生命体,最终一路朝着行星级生命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演变。
耗散结构越来越精密,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但是隐藏在之后的无非是熵增、熵减、耗散结构的基础定律而已。
生命作为低熵体的耗散结构,生存的意义无非是生存和繁衍,让自己的基因组成永生下去。
无论生命进化了多少层级,进化出多少种类,但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永远是熵增铁律。
我们从熵增和耗散结构的角度倒推经济学。
发现经济学的根子就是生存和进化学。
至于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财富,居然是一种主观的概念。
无论是财富的概念,还是需求的概念,居然来源于心理学,尤其是进化心理学。
而心理学的基础,恰恰是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是化学。
化学到了微观层面后,我们发现一切的生化反应,无非是各种结合能,无论是分子结构还是自由电子,都是结合——释放能量,分离成个体——需要能量。
结合能
如果我们说,结合能才是经济学的核心?你信么?
非卖品的结合能更高,无论是从微观,还是宏观层面来说;无论是从三磷酸腺苷,还是从多巴胺受体的角度来说。所以个体无法更不愿意将非卖品放到市场里进行交易。
而边际效用递减的经济学定律,居然来自于结合能受体的饱和,需要通过自由市场和交易,在物流、信息流的帮助下找到结合能更高的受体。这个才是自由自愿市场经济的精髓,你信么?
人类作为生命体,对财富的评判标准各不相同,形成了对财富判定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样性、需求的多样性,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冰冷铁律下,最终不适合环境的价值观和财富观被淘汰,适合者获得了更大的生存和繁衍机会。我们能否认为,这正是自然选择的铁律在经济学中的呈现?
但是做出谁生谁死判定的,应该是自然天道,而不是某一个人。
所以,为不愿意卖命的人的定命价,是暴力者要做的事情,而不是经济学家。
因为,暴力只会带来单赢,最终损害整个社会的效率和财富。
而在自愿前提情况下的自由交易,将会为人类形成一个每个个体都赖以存的统一市场,这个统一市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高阶的低熵耗散结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后记:此文就作为《理科生将统治世界》系列文章的开篇文章吧。
链接一:梁建章文章链接(梁建章:隔离的经济账)
链接二: 欧神文章(微博:原来中产阶级的命也这么值钱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