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比较火的一个词语是“断舍离”,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也是人们推崇的现代简约主义生活的一种理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但是,很多事情是知易行难。女儿返校后,我开始收拾她的房间,把几个抽屉里积攒的女儿小时候的东西全部翻了出来,准备重新整理一下,腾出位置放现在的东西。看似不起眼的几个抽屉,倒出来的东西却堆的到处都是,她爸爸下班回来看到,幽了我一默,说你是在抄家吗?
其实这些东西大多数是用不上了的,各种发夹、蝴蝶结,女儿随手的涂鸦、文字,当时迷恋的数码宝贝小公仔、小玩具,我和女儿一起动手制作的手工作品……女儿早已经把它们抛在脑后,一往无前追求新的生活去了,倒是我,看到这些旧物,往事历历涌上心头,那是多么温馨甜蜜的回忆啊。
那个带着会扇动翅膀的蝴蝶结的小发夹,是看了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香妃引蝶”故事后风靡一时的饰物,那时候迷恋还珠的小丫头哪个没有戴过一两只这样的发夹在头发上招摇?可惜的是,蝴蝶尚在飞舞,饰演香妃的演员却早已因车祸香消玉殒。
那两个手持的金色五角星,是女儿小学时学校校庆盛典上表演唱校歌时用的,因为校歌里有“你是星,我是星……”的歌词,所以班主任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自己做两个星星拿在手上晃动。我和女儿一起动手,我们先做了两个直径八厘米左右的,嫌小了,后来又做了直径约二十厘米的大星星,用硬纸板剪出五角星形状,贴上金色的粘粘纸,后面缝上橡皮筋,就可以套在手指上……
看着这些装着满满回忆的物品,往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闪现,心里便有了一种“断不了,舍不得,离不开”的强烈感觉。二十年了,女儿从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娉婷少女,“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长大了的女儿又像蝴蝶一样翩翩飞远,时光把我们变成了空巢父母,这些旧物便承载了许多的思念和挂牵。如果没有了它们,我用什么来串连起这些美好的回忆?
02.
某天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泰国,一个人背着背囊行走在校园里通往宿舍的道路上,天空黑魆魆的,几乎没有路灯,也没有行人,笔直的道路两旁寂静得可怕。
快到宿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里已经不是自己的宿舍了,有别的同事住进来了,我没有订酒店房间,要怎样打发今晚的长夜呢?只好去敲同事的门借宿一晚。同事开了门,房间里面却不似我原来的宿舍摆设,而且那木门破烂得要在门后放一张床来顶住……
不得不说,我是一个非常怀旧容易伤感的人。泰国十个多月的支教生活,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不管是泰国独特的民俗风情,还是友好的泰国同事和学生,抑或是那些非常孤独和单调的日子,都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至于回国后仍会时时想起,感恩生命中有这样的一次机会,有这样的一种体验。
而在泰国的日子,真的可以算得上是简约主义生活。衣柜里仅有几件带去的T恤、连衣裙、牛仔裤,和两三双方便走路的平跟皮鞋、旅游鞋,每天都无须为穿什么衣服、如何搭配犯愁。
没有洗衣机,衣服全部手洗;厨房里仅有几只碗碟、炒锅汤锅,没有多余的餐具厨具;没有汽车,出门要步行一公里多的路程去校门外坐车。
吃的方面,也是简单地煮一锅杂粮粥或米饭,切几片黄瓜、香菇、胡萝卜,跟肉片炒一炒就算一餐了,清淡而不觉苦。
工作之余就宅在房间里上网写文字,基本上没有各种酒肉聚会等社交活动,颇有些修行的意味,然而除了烈日下走路很辛苦之外,我并没有感到太多的不方便,反倒有些喜欢这样简单的日子。
回国以后,又恢复了过去的繁琐日常,面对种种复杂的人事、工作、社交乃至家务问题,不免怀念起在泰国的简约生活来。
所以,断舍离还是必要的,把不需要、不舒适的东西通通舍弃,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前面我说断不了舍不得离不开,后面又说要断舍离,前后似乎矛盾了,其实不然。断舍离是断不需要的东西,舍废物,不迷恋物品,而我如果觉得对我有用、能帮助我回忆或能让我珍藏的旧物,就不算废物,当不在断舍之列,只有无用的东西才要果断舍弃。
我没有读过日本山下英子《断舍离》这本书,也许不能完全正确理解她的理念,所以我无法做到把那些承载记忆的旧物全部舍弃掉,我当是属于——“那些回不去的幸福时光——执着过去型”的那一类人。
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冲动购物,不囤积东西、不增加家里多余的物品开始,慢慢实践断舍离,了解到自己现在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不去购买或取得对自己无用的东西。
多读书,多旅行,物品少了,心灵充实了,便不会再被物品捆绑束缚住,生活自然就会变得简约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