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好友三藏同学举办的线下活动,很开心被邀请作为现场的分享嘉宾,前几天收到活动照片后也忍不住想带着回忆一起跟大家回顾一下对这次活动下来我自己的一些小感想。
(图片为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抓拍的几张照片,为爆照取用,大家看看就好)
设计师对专业交流的积极性逐渐在提高
这两年有个明显的现象,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分享,甚至催生出微信群的专业分享活动越来越多,大部分是免费的分享活动,或是分享实战经历,亦或是为自己增加个人影影响力。不知道其他行业如何,起码互联网设计师们都积极渴望通过自己便利的方式来参与学习,这次参与三藏的分享课程是在下午1点半准时开始,但是好多小伙伴都早早来到。听说也有从外地赶来。可作为分享嘉宾之一的我因为路程时间没把握好,险些迟到,我自己也引以为戒,引以为戒!引以为戒啊!
(哈,只发自己的照片,好像这也是第一次公开爆照)
活动只是入口,留住关注度的是人
我一直觉得分享活动,尤其是线下的分享,基础是要流畅(指的是分享人的分享思路),其次是有趣和生动,最后才是内容的专业性。几次分享和参与活动的经历让我发现,来参与活动的人最关注的并不是内容,大部分时候即便现场认真听了、记了、甚至拍了每页嘉宾分享的内容,回去再看再学的概率也不大,能让他记忆深刻的只有嘉宾现场的阐述风格,思考模式,或是现场幽默风趣开的几个小玩笑。如果非要做干货内容,也最好是把干货穿成包袱,讲给大家听,因为几个嘻嘻哈哈的“哽"挂的住干货,能让听者想起笑点之余联想起当天内容,能这样做的话起码现场不会无聊,不枯燥,也不会困。我最近也在尝试,大伙觉得我分享的好多很随性小幽默其实也是我认真准备安插在内容里的。玩笑能让分享气氛更轻松,也让我不那么紧张。
如果活动能让参与者觉得来听之后有回味的地方,是要归结于分享嘉宾的表达风格和分享内容的,起码我是特别注重现场气氛的掌控还有表达的幽默性,自己整理好内容后要演练几次后才能少许减轻一些紧张和恐慌,几次下来慢慢也变得能HOLD住,这样也有益于传递给倾听者更多知识。
(给现场幸运小伙伴办法纪念品)
大家愿意为知识投资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人愿意为自己投资,为知识投资,即便是对看不清楚的未来,也愿意为自己增加几份竞争力做一点努力。表现在设计领域里,也能说明越来越多付费课程的发展势头之快,价格不菲也有好多新生设计师愿意跟随和尝试。都说出版业不行了,但我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我设计师该看哪些专业书,如果发现哪本书真的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哪怕一开始网上找的扫描版,也有很多人会再去买纸质版的学习或收藏。
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或技能当我们用金钱来换得的时候,它的价值会被放的更大,会更受重视。所以我一直鼓励去买书,而不是网上找书或是借,花了钱的不看,免费的会去学?所以即便好多人都会下载我在公众号里推荐有下载资源的书,能看完其中三分之一的应该不到百分之十吧(我也不是那百分之十里面的)?甚至我希望或是推崇线上付费课程都是不可复制的,错过了学习就只能听下次课了(在有限的旷课数之内可以补课)。这就是要让学习者更重视学习过程,只有付费,或是只有这一次学习的机会才更值得你更专注的学习。
(有小伙伴出现在照片里的话,留言告诉我哦)
通过参加三藏的活动让我想了好一阵子,我真觉得这是最好的时代,知识获取越来越容易,各种形式的分享渠道都能让大家只要付较少的钱甚至免费参与其中,大家只要多去辨别最合适自己的知识,不要为那些即便有用但是不能帮助你解决眼前问题的知识吸引,时间是固定且有限的,把它们分配给眼前对你最重要的事情上去。此次活动让我认识了除三藏同学外其他几个可爱且有料的伙伴。真心赞!为了保护其他几个伙伴的隐私,也不让他们抢我的风头,(主要是怕他们抢风头)我也不在这里爆料了哈。
三藏的活动主题是“不负青春,野蛮生长”,据说以后每个季度举办一次。专为设计小伙伴打造分享和交流的机会。更有爱的是此次全程免费,三藏和他们的团队还是让到场小伙伴活动都不枉此行,准备了活动礼品,现场也有零食饮料,参与嘉宾互动还有奖品,甚至不参与都有机会被抽到…真的很良心了。这不是广告,只是没忍住的多夸了两句,况且现场还有我这个幽默风趣的逗比嘉宾跟大家瞎白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索公众微信号--西天取经PS,专注设计教程的在线学习平台)
(把几个分享伙伴照片也爆了,对不住)
活动无论对嘉宾还是现场参与者都有不同的意义,起码我是参与其中并享受分享的乐趣。肯定很多小伙伴问啥时候咱们也整一发。嗯,别急,就会在最近。留意我的推文,咱们到时候约:)
关于大宝(我本人):
互联网领域设计师,跨界于广告、创意、工业设计、用户体验等领域,喜欢潮流,本身却很土,定期写文,欢迎提出你感兴趣的设计、艺术、创意等话题,试着做一个书写设计来影响你的人。
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原创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