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要
在 Python 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以双下划线
__
包裹起来的方法,比如最常见的__init__
,这些方法被称为魔法方法(magic method)或特殊方法(special method)。简单地说,这些方法可以给 Python 的类提供特殊功能,方便我们定制一个类,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成员里面有些是方法,调用时要加括号,有些是属性,
调用时不需要加括号(废话!)。下面将一些常用的介绍一下
方法 | 重载 | 实例 |
---|---|---|
__init__ |
构造函数 | 对象创建: X = Class(args) |
__del__ |
析构函数 | X对象收回 |
__add__ |
云算法+ | 如果没有iadd, X+Y, X+=Y |
__or__ |
运算符| | 如果没有ior,X|Y, X|=Y |
_repr__ , __str__
|
打印,转换 | print(X),repr(X),str(X) |
__call__ |
函数调用 | X(*args, **kwargs) |
__getattr__ |
点号运算 | X.undefined |
__setattr__ |
属性赋值语句 | X.any=value |
__delattr__ |
属性删除 | del X.any |
__getattribute__ |
属性获取 | X.any |
__getitem__ |
索引运算 | X[key],X[i:j] |
__setitem__ |
索引赋值语句 | X[key],X[i:j]=sequence |
__delitem__ |
索引和分片删除 | del X[key],del X[i:j] |
__len__ |
长度 | len(X),如果没有bool,真值测试 |
__bool__ |
布尔测试 | bool(X) |
__lt__ , __gt__ ,__le__ , __ge__ , __eq__ , __ne__
|
特定的比较 | X<Y,X>Y,X<=Y,X>=Y, X==Y,X!=Y 注释:(lt: less than, gt: greater than, le: less equal, ge: greater equal, eq: equal, ne: not equal ) |
__radd__ |
右侧加法 | other+X |
__iadd__ |
实地(增强的)加法 | X+=Y(or else add) |
__iter__ , __next__
|
迭代环境 | I=iter(X), next() |
__contains__ |
成员关系测试 | item in X(任何可迭代) |
__index__ |
整数值 | hex(X), bin(X), oct(X) |
__enter__ , __exit__
|
环境管理器 | with obj as var: |
__get__ , __set__ , __delete__
|
描述符属性 | X.attr, X.attr=value, del X.attr |
__new__ |
创建 | 在init之前创建对象 |
二、常用的特殊成员
1、__doc__
- 说明
说明性文档和信息。Python自建,无需自定义。 - 栗子
class Foo: """ 描述类信息,可被自动收集 """ def func(self): pass # 打印类的说明文档 print(Foo.__doc__)
2、 __init__()
- 说明
实例化方法,通过类创建实例时,自动触发执行。 - 栗子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18 obj = Foo(jack') # 自动执行类中的 __init__ 方法
3、 __module__
和 __class__
- 说明
__module__
表示当前操作的对象在属于哪个模块。
__class__
表示当前操作的对象属于哪个类。
这两者也是Python内建,无需自定义。 - 栗子
class Foo: pass obj = Foo() print(obj.__module__) print(obj.__class__) ------------ 运行结果: __main__ <class '__main__.Foo'>
4、__del__()
- 说明
析构方法,当对象在内存中被释放时,自动触发此方法。
注:此方法一般无须自定义,因为Python自带内存分配和释放机制,除非你需要在释放的时候指定做一些动作。析构函数的调用是由解释器在进行垃圾回收时自动触发执行的。 - 栗子
class Foo: def __del__(self): print("我被回收了!") obj = Foo() del obj
5、__call__()
- 如果为一个类编写了该方法,那么在该类的实例后面加括号,可会调用这个方法。
注:构造方法的执行是由类加括号执行的,即:对象 = 类名()
,而对于__call__()
方法,是由对象后加括号触发的,即:对象()
或者类()()
- 栗子
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可以被执行呢?能被执行的对象就是一个Callable对象,可以用Python内建的callable()函数进行测试,我们在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过这个函数了。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__call__') obj = Foo() # 执行 __init__ obj() # 执行 __call__
>>> callable(Student()) True >>> callable(max) True >>> callable([1, 2, 3]) False >>> callable(None) False >>> callable('str') False >>> callable(int) True >>> callable(str) True
6、 __dict__
- 说明
列出类或对象中的所有成员!非常重要和有用的一个属性,Python自建,无需用户自己定义。 - 示例代码
class Province: country = 'China' def __init__(self, name, count): self.name = name self.count = count def func(self, *args, **kwargs): print('func') # 获取类的成员 print(Province.__dict__) # 获取 对象obj1 的成员 obj1 = Province('HeBei',10000) print(obj1.__dict__) # 获取 对象obj2 的成员 obj2 = Province('HeNan', 3888) print(obj2.__dict__)
7、__str__()
- 说明
如果一个类中定义了__str__()
方法,那么在打印对象时,默认输出该方法的返回值。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需要用户自己定义。
下面的类,没有定义__str__()
方法,打印结果是:<__main__.Foo object at 0x000000000210A358>
- 栗子
定义了class Foo: pass obj = Foo() print(obj)
__str__()
方法后,打印结果是:'jack'。class Foo: def __str__(self): return 'jack' obj = Foo() print(obj)
8、__getitem__()
、__setitem__()
、__delitem__()
- 说明
取值、赋值、删除这“三剑客”的套路,在Python中,我们已经见过很多次了,比如前面的@property
装饰器。
Python中,标识符后面加圆括号,通常代表执行或调用方法的意思。而在标识符后面加中括号[],通常代表取值的意思。Python设计了__getitem__()
、__setitem__()
、__delitem__()
这三个特殊成员,用于执行与中括号有关的动作。它们分别表示取值、赋值、删除数据。 - 栗子
a = 标识符[] : 执行__getitem__方法 标识符[] = a : 执行__setitem__方法 del 标识符[] : 执行__delitem__方法
- 如果有一个类同时定义了这三个魔法方法,那么这个类的实例的行为看起来就像一个字典一样,如下例所示:
class Foo: def __getitem__(self, key): print('__getitem__',key) def __setitem__(self, key, value): print('__setitem__',key,value) def __delitem__(self, key): print('__delitem__',key) obj = Foo() result = obj['k1'] # 自动触发执行 __getitem__ obj['k2'] = 'jack' # 自动触发执行 __setitem__ del obj['k1'] # 自动触发执行 __delitem__
9、 __iter__()
- 说明
这是迭代器方法!列表、字典、元组之所以可以进行for循环,是因为其内部定义了__iter__()
这个方法。如果用户想让自定义的类的对象可以被迭代,那么就需要在类中定义这个方法,并且让该方法的返回值是一个可迭代的对象。当在代码中利用for循环遍历对象时,就会调用类的这个__iter__()
方法。 - 栗子1(普通的类)
报错:TypeError: 'Foo' object is not iterable # 原因是Foo对象不可迭代class Foo: pass if __name == '__main__' obj = Foo() for i in obj: print(i)
- 添加一个
__iter__()
,但什么都不返回:class Foo: def __iter__(self): pass obj = Foo() for i in obj: print(i) # 报错:TypeError: iter() returned non-iterator of type 'NoneType' #原因是 __iter__方法没有返回一个可迭代的对象
- 返回一个个迭代对象: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sq): self.sq = sq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iter(self.sq) obj = Foo([11,22,33,44]) for i in obj: print(i) # 这下没问题了!
- 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生成器: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iter__(self):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obj = Foo() for i in obj: print(i)
10、__len__()
- 说明
在Python中,如果你调用内置的len()函数试图获取一个对象的长度,在后台,其实是去调用该对象的__len__()
方法,所以,下面的代码是等价的: - 栗子
Python的list、dict、str等内置数据类型都实现了该方法,但是你自定义的类要实现len方法需要好好设计。>>> len('ABC') 3 >>> 'ABC'.__len__() 3
11、 __repr__()
- 说明
这个方法的作用和__str__()
很像,两者的区别是__str__()
返回用户看到的字符串,而__repr__()
返回程序开发者看到的字符串,也就是说,__repr__()
是为调试服务的。通常两者代码一样。 - 栗子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this is %s" % self.name __repr__ = __str__
12、运算符的重载
- 说明
这些都是算术运算方法,需要你自己为类设计具体运算代码。有些Python内置数据类型,比如int就带有这些方法。Python支持运算符的重载,也就是重写。
__add__
: 加运算__sub__
: 减运算__mul__
: 乘运算__div__
: 除运算__mod__
: 求余运算__pow__
: 幂运算 - 栗子
class Vector: def __init__(self, a, b): self.a = a self.b = b def __str__(self): return 'Vector (%d, %d)' % (self.a, self.b) def __add__(self,other): return Vector(self.a + other.a, self.b + other.b) v1 = Vector(2,10) v2 = Vector(5,-2) print (v1 + v2)
13、 __author__
- 说明
__author__
代表作者信息!类似的特殊成员还有很多,就不罗列了。 - 栗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 a test module """ __author__ = "Jack" def show(): print(__author__) show()
14、__slots__
- 说明
Python作为一种动态语言,可以在类定义完成和实例化后,给类或者对象继续添加随意个数或者任意类型的变量或方法,这是动态语言的特性。例如: - 栗子
但是!如果我想限制实例可以添加的变量怎么办?可以使def print_doc(self): print("haha") class Foo: pass if __name__ == '__main__' obj1 = Foo() obj2 = Foo() # 动态添加实例变量 obj1.name = "jack" obj2.age = 18 # 动态的给类添加实例方法 Foo.show = print_doc obj1.show() obj2.show()
__slots__
限制实例的变量,比如,只允许Foo的实例添加name和age属性。def print_doc(self): print("haha") class Foo: __slots__ = ("name", "age") pass obj1 = Foo() obj2 = Foo() # 动态添加实例变量 obj1.name = "jack" obj2.age = 18 obj1.sex = "male" # 这一句会弹出错误 # 但是无法限制给类添加方法 Foo.show = print_doc obj1.show() obj2.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