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承受着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觉得身心疲惫,在中医看来,是患了虚症。而中医四虚:气虚无力、血虚发燥、阴虚发热、阳虚怕冷。
本文先对气虚进行讲解。
气虚,即是气不够用。会出现动则乏力、气短,容易出汗,精神倦怠等主要症状。
气虚包括五脏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
1心气虚
心主血脉,藏神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心气亏,则不能引动血,亦不能养藏于心中的神明,而血亏,又反过来导致气亏,故人容易气短,多汗,动则加重。
2脾气虚
脾居中焦,脾气即我们说的中气,主运化,司升清,运化水谷之物至胃,传送肾水升至心。脾气虚弱,饮食减少,食后胃部不舒服,形体消瘦,倦怠乏力。
3肺气虚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人体会出现短气自汗。同时,肺气清肃下降,大肠之气随之而降,从而五谷之糟粕能下。如肺气虚,大肠之气亦不能下降,将导致便秘,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4肾气虚
肾主水,藏精气。精气指先天之本的肾气,人体的这种先天精气是不能补充的,因此“虚”是绝对的,而不虚则是相对的。肾气亏虚,肾水、肾精不能上升至五脏,人会小便频繁,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既然虚了,那当然要补,怎么补?
首选三件(jian)货:人参、黄芪、茯苓。
Firstly,人参,是补气要药,专门大补元气。《本经》曰:“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可直接一味药独煎,名曰独参汤。党参、太子参同样有此功效。
Secondly,黄芪,性微温,味甘,也是极常用的补气中药之一,其入肺胃而补气。《本草求真》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黄芪常与党参、当归同用,补气效果更佳。
Thirdly,茯苓:性平、味甘淡,《本经》曰:“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中医均将其视为常用的祛病延年之滋补佳品。
盗草人曰:防患于未然,是中西医真正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