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见》观后感(三)

昨天心血来潮想看一下有没有影视博主为该剧做解析和介绍历史背景,搜到的是满屏的批判声讨,才知道它在22年上映8集后被紧急下架。大多数的人气愤的点是良乡的原型是保皇派,而吴天白作为革命者的形象不够正面,二者相结合是否有侮辱革命先烈,洗白封建满清朝廷的嫌疑。在舆论稍平息的当下,删减了剧情且修改了部分台词后重新上映,热度自然没有当年高。

好奇心驱使我点开了一个日期最近同时播放量还不错的视频,想看一下随着剧情的深入,良乡人物形象的转变,评价会发生什么转变。结果很失望,还是熟悉的论调和话术。是啊,一个不到十分钟的视频,你能指望它说清楚什么。下面的评论也跟三年前无意,还有人提议再次举报,让这个荼毒社会的电视剧下架。

反派角色是否能够成为主角?人气明星是否该出演灰色人物?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国外的《绝命毒师》《汉尼拔》都是此类作品,而国内完全以反派为主角的作品极为罕见。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国内比起批判性思维更喜欢定性思维,伟光正的主角形象简单粗暴的表达正确的价值观,更容易通过影视剧的审核机制。二是部分观众希望构建一个纯良的理想世界,希望通过完美的人物形象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特别是一些家长会家庭教育的问题甩锅给影视剧和游戏。三是流量至上的信息环境下,短平快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断章取义的片段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观众情绪,迅速制造娱乐热点。当一群人的狂欢结束后,真相也不再重要。四是偶像神格化,一些粉丝会将对于世界美好的幻想寄托在演员身上。三观跟着五官走已经由调侃变为现实,粉丝乐于美化偶像饰演的一切角色。

就拿《人生若如初见》举例,李现有着大量的群众基础,高人气吸引大量粉丝看剧。粉丝对偶像的滤镜折射到角色身上,对角色进行美化宣传,让一部分人觉得这是对保皇派的洗白。吴天白炸弹狂人和浪荡知识分子的革命者形象,让一部分人怀疑是对革命派的抹黑。人物的形象转变是需要剧情一步步塑造,高强度上网让人们失去了耐心去感受人物的成长变化。盛行一时的公知言论与历史虚无主义,现如今人人喊打。许多人害怕历史剧中夹带私货,剧情稍有不对,便会牵动敏感神经去大量批判。可当你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会惊奇发现他们的逻辑是可以自洽的,这些想法汇聚在一起就会像将钠投入到水里,瞬间爆炸。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一部分人解决办法就是举报,一次成功的举报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点点按钮解君千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