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想体验漂泊,所以选择了在远方、流浪。
偶尔也会想家,但是却不会恋家。既害怕一个人的孤独,又渴望一个人的自由。在重重的矛盾中,时不时会迷失自我,在眼前的苟且中堕落。
大学是一个很宽松的环境,而来到这里将近一年了,我还不能适应它。在这里这么久,我还没交到什么志同道合的朋友。它不同以前的学校,每个班级都是固定的一个小集体,在这个小集体里面同学之间总会不可避免发生交集,从而相熟,从而相知,从而相交。在我看来,大学里面所有的朋友,除了舍友以外,都需要自己去结识。就算同处一个班级的同学,也就上课偶尔会见一面,上完课就各自都散了。而对于那些比较松散的社团,社员之间其实也很少有什么交流。
在大学里,我很少有自己的朋友。除了舍友外,和其他人说句话都是小概率事件。越来越感觉到孤单,越孤单就越不想走出去,一直、一直生活在宿舍这个小环境里面。时常在做梦,梦回那些无话不说的时光,却不小心就真的活在了梦里,在没有荆棘的世界里,再也难以走出去。
于是慢慢地,连在网上和以前的老友谈天说地的时光也舍弃,很想把自己封闭起来,但也想开口去传达自己的声音。面对那些熟悉的头像,打下了一行又一行,却又删掉的字。不仅是口头的语言在退化,连文字表达能力也降到了初中生水平。
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前高中的时候曾和“烂人”相互憧憬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也为它做过一段规划。结果我们都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每周打游戏,每天追小说;他每天打游戏,每周追小说。不出意外,第一学期,我们两个都挂科了。寒假的时候从哈尔滨回桂林的时候,我去他们学校看过他。那时候他也要准备期末考试了,但是还是带我跑去网吧通宵。后来到重庆看我基友时,人家虽然也花了很多时间陪我去玩,但是早上和晚上人家还是去复习期末考试的。所以我基友期末成绩在他们班级是优秀的。
意识到一个问题,在学生阶段,不管怎么说,学习都是最重要的。初中英语补习班老师说过:学生,学生,学则生,不学则死。感觉越积越多的问题将要把我压死了。不会的功课越来越多,越多就越不做,越不做就越不会,这已经实实在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于是学期结束,考试时,看着周围的同学奋笔疾书,而自己只能茫茫然四顾。
没上大学前,身边很多人告诉我,到了大学很容易就会有自己的另一半。很容易?
是,在刚刚到大学时,我也接触过一个女生。一起去逛过街,一起吃过饭,但是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不爱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喜欢的上,于是一切在没开始前就结束了。虽然我一直口口声声说要脱单脱单,心里却并不是很迫切。只有在各种被虐的环境里,还会想想。有一天,我的一个同学发空间说说:“失去了爱人的能力会是怎样的?”看了心里莫名一惊。
前几天看一个书友的文章,他大四了,一年前女友和他分手,原因是异地。书友在长沙念书,女友却在哈尔滨。他们高中时在一起的,说好要上同一所大学,填志愿时却阴差阳错天各一方。与所有恋人一样,他们也深爱过对方,但是分开却总是挺无奈。大一大二他们还能通过电话谈天说地,后来这种愉快的交流却变成了惯例的汇报,相互敷衍。当爱人之间也不能对彼此真诚,那么他们的感情算是走到尽头了。大三的时候,女友有一天突然跟书友说了一句话:“我给你戴绿帽子了。”第二天书友就坐上了前往哈尔滨的火车,经历三十多个小时,见了一面,在逛太阳岛了一圈,彼此无言。再无法说出当初那些那么顺理成章的情话,再也无法给对方一个吻,甚至一个拥抱。
风筝断了线,便无法操控;感情断了线,何以再续缘?
好像看透了人世间情感的善变,聚散离合的无常。那么我,还是继续一个人漂泊吧,不管情愿不情愿,至少不曾牵手,便不会有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