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有些人,咫尺相见,日日并肩,却像从未认识过。
有些人,隔着时空,千山万水,却像相识已久,从未离开。
01
就从那一次见面说起吧。
那是一个深秋。有点冷,也有点暖。冷在风里,暖在炉中。冷在我,暖在你。
我在微信里惊喜地得知,你来到了我的城。而且,你住的酒店与我近在咫尺。
我要去看你。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要好好的装扮一场。我要精选一份配得起你的礼物。我要带一本你最新写的书。或许,我还要告诉你,我曾记下过你写的哪些动人的句子。
“我们一遇到喜欢的人,便尽量和他们接近吧。”我的脑子里不断重复这句话。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给你发了短信。
你回了。就像冬天里的一团火,在朝我招手。
我们相约,次日清晨,在你住的酒店相见。
次日清晨,我蹑手蹑脚地从床上爬起,打算按照我想象的样子好好准备一番再去见你。
但是,大宝小宝相继醒来,哭闹。我抱起她们,一个一个地哄,又一个一个地给她们穿衣。时间越来越少。
在一片狼藉和鸡犬不宁里,我匆匆抓起一件毛衣和牛仔裤套上,夺门而出。
也没来得及准备礼物,只带了一条围巾前去。甚至也来不及包装一下。
想要带的那本书也找不到,只得临时从书架上抽取一本,那是一本很久以前的书,敷衍的意味藏都藏不住。
我在风中等着那辆姗姗来迟的的士,感到沮丧万分。
我就这样,在一片万分沮丧中奔向了你。
并且,我迟到了。
你给我点来吃的。我哪里吃得下。但你不停地叫我趁热吃。
我终于有泪下来。
这些年,理想与现实的摩擦在我的生活里从未离开。在日渐琐碎、泯灭深情的生活里,我似乎越陷越深,常感困顿。乏味的职场,快餐式的写作,让人不知何去何从。育儿的焦虑,父母的代沟,让人感到无法喘息。经济的压力,理想的无力,让人怀疑生命的意义。
可我生性敏感,争强好胜,对此生,总有不甘。
我坐在你的面前,语无伦次地诉说。
你支开身边的人,把这片小天地留给了我。
其实与作家的见面,不应该是谈作品吗?
你竟然毫不介意。你耐心地聆听。偶尔,你也会说几句。我看你,眼里一汪潭水,清澈又深沉,满是力量和信任。我望过去,瞬间就心领神会。
我像是问道的弟子,蓦然顿悟。
这个早上,我满载而归,我带着一身的沮丧而来,在你这儿抖落。再出发,已是满身光亮,前方明晰。
02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都忘了。只记得,那时候你还叫“紫色梅子”。我在一个编辑的博客里得知你。然后我一路顺藤摸瓜,沿着气味寻去。
然后我找到了一家小院子。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蝶儿、蜂儿,在花草丛中浅浅地飞舞,低低地吟唱。有阳光淡淡地洒进来,院子的每一个角落都亮堂堂的,暖融融的。我推门而入,吱嘎一声,见一位女子静坐书桌前。
这女子的气质非同寻常。
她静气得很,却又蓄满着热情——这热情和着这静气往四周散发。
她光亮得很,却又无处不沉静——这光亮能温暖你,亦能捕捉你心灵深处的能量让其燃烧;这沉静呢,就像是夏日里的冰激凌,让你舒爽无比,又仿若缤纷色彩里的那一抹藏蓝,让你瞬间安宁。
她叫丁立梅。却原来就是你。
我上前,轻轻唤你:梅子姐姐。
你轻轻应一声:嗳。仿佛多年前,我们已相识。
我没再说话,你很忙,我懂。我静静地站在你的身后,看了好一会儿,然后轻轻打开门,离开了院子。我回头看,院子的篱笆上分明写着几个字:梅子家的小院子。
这往后,每当我难过时,浮躁时,迷茫时,或者需要灵感(其实,不仅仅是写作需要灵感,生活亦需要灵感)时,我都会来这个院子里转一转。它就像个巨大的能量磁场,我每去一次,都能收获满满,浑身充满力量。
我来的时候不说话,只静静地待一会儿就走。这让我时常有种窃取东西的羞愧感。我明明是在偷偷地吸取这院落里的能量和光亮,好让自己能够微笑着走进那个叫作生活的战场。但我从未告诉过你——这个院子里的主人。好在,这能量与光亮并不会因为我的窃取而减少。
这当然只是梦境。但这梦境又如此真实。这是一个女子对另一个女子的靠近,准确的说,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吸引。
灵魂是有香气的,它会循着这香气去寻找自己的同类,有时候是同行者,有时候是所敬、所爱和所喜。
与喜爱的灵魂对话是幸福的。这对话,隔着时空,却又仿若面对面地坐着;是静悄悄的,却也是有声有色的;是平静如水的,却也是热烈沸腾的。
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就如两条平行线,我们从未相遇过。但灵魂却时常在看不见的地方交错,甚至窃窃私语。
多年来,我随你春赏花,夏观荷,秋看月,冬听雪,从未停歇。我跟随你的脚步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习得了好多好多花草的名字和脾性。
我还懂得了用悲悯的情怀去看身边每一个奋斗着的小人物,比如路边挑担卖花的小伙子,比如地铁口给孩子们糊小糖人的老人。并且因此,我喜欢上了城中村。
在那里,我看到了轰轰烈烈的生活与奋力向上的生命。我还喜欢上了听故事,不必要多成功,只要你还有梦想,有爱,就能将我打动。
我亦懂得,要珍爱生命,拥抱生命。人的生命是上帝给你的最珍贵的礼物,仅此一次便要收回,永不再来。你过一天便少一天。你笑是一天,哭也是一天。你幸福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你埋怨是一天,你坦然也是一天。你面带微笑去看世界,世界便对你微笑。
那春日里在草地上奔跑的小孩子,那凛冽的寒风里彼此相依相偎卖红薯的两口子,那“红木梳妆台”里书写的动人又久远的小故事……这般的美好,又这般的深沉。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花一木皆生命。我试着像你一样去欣赏它们,触摸它们,感受它们,包括地上的一只小蚂蚁,它也会弹钢琴。
世界于是为我敞开了那扇丰富又生动的大门,向我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得如同万花筒般的天地。
03
我把你的书放在包里,放在床头。有人表示不解:这个世界上那么多流传百年千年的经典名著,你读也读不尽。没有人知道,我读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人生。前人的书里有很多的文学技巧,我可以去学,但是我看不到生活。前人的书离我很远,高高的矗立着供我去瞻仰,但却无法触摸。
我是如此地自私。
我不仅要在你的书里感知着文学的鲜活、修辞的生动、笔力的劲健、洞察世界的老辣与慈悲,我更需要在书里感知那显著的脉搏和砰砰的心跳——它仿佛一个人,一个有温度有爱意的人——而我,须得从这活生生的人身上吸取如前所述的能量和光亮才能心满意足地离开。
我揣着这样一个小秘密,一过就是十年。
十年的时光,把我从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雷厉风行的两个孩子的妈妈。
十年的时光,把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变成了一个看破职场的老油条。
十年的时光,把你从“等待绽放”的陪考母亲变成了一个快要做婆婆的中年人。
十年的时光,你的生活,你的日常,一点一滴在我的眼前勾勒出生动的模样。你越来越光亮,而我的内心,因为你的驻扎,也越来越光亮。
与你见面之后,这光亮便更加坚如磐石,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我开始大胆地在朋友圈里发出自己的照片,正面照,一树黄花下,笑得很恣意。你给我点赞,说,这样就好。
我开始舍弃自己的偏见与扭捏,认为赚钱并不是坏事,要做生意就好好地做,有特色、有文化、有情怀地做。
……
当我开始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世间的所有时,我的心变得澄明而坚定起来。在纷繁的选择面前,我变得果断绝伐,毫不犹豫。什么是我要的,什么是我要舍弃的,什么是我要努力坚持和长途跋涉的,我站得远远的就知道。
我的心慢慢地清空,只剩下少部分我认为珍贵的东西。它就像一个璀璨的玻璃瓶,等着慢慢盛载这世间幸福的光与色。它又像调皮的小皮球,坚韧又可爱地弹跳着,不管外面是在刮风抑或下雨。
我开始舍弃生意,并不是因为嫌弃“钱”的铜臭味,而是我需要更多的时间。
我开始心无旁骛地坚持阅读与写作,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一个又一个的人。并不因为它能给我带来实际性的“收入”,而是因为它能给我带来幸福。
我开始善待工作,因为工作养活我躯体的同时,也在养活我的灵魂。
我开始对所谓的仕途不再期待和强求,因为我认为做好眼前的事,安排好当下的时间,比什么都重要。
我开始跑步,因为我需要强健的身体,来抵御时间的流逝,来爱和被爱。
我开始晨读和记笔记,因为我对知识无比的渴求,而时间对我又如此苛刻。并且我觉得自己记性很差,不记下来就会转瞬即逝。我开始珍惜灵感的小碎片,在随身携带的本子和手机备忘录上,随时记下点点火花。
我开始买自己喜欢的衣服,比如棉麻,比如旗袍,比如绚烂的红、明媚的黄、端庄的蓝、深沉的黑。
我开始在出门前给自己化个淡妆,戴上珍藏已久的耳环。
别人说什么,笑笑就好,继续坚持自己的一路美好。
我开始喜欢上摄影、油画,但对政治并不排斥。
我开始褪去焦灼,不苛责自己,不悔恨过去,而是懂得只要开始,我们就永远年轻,从来不晚。
我开始给自己压力,但不压制。晚上困了,扯过被子就睡,不去强求多读哪怕一页书。孩子闹着要抱,要陪,那就先放下手中的事儿,好好抱一抱,好好陪一陪。再重要的事儿等出门再做。独处的时刻,效率要高。孩子成长很快。没有陪孩子的每一分钟都要过得很值。
世界如此博大又浩渺,斑斓又深邃。身边的琐事算什么?个人的烦恼算什么?其实,都是假象。你努力追光,你就变成了光。
有人说我身上有光。
其实,我也曾是追光之人。
我就像一面镜子,既吸取那七彩斑斓的缤纷之光,也不停地折射和释放。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而风,会记得每一朵花的香。
嗯,谢谢你,用你的光亮温暖我,又让我,用我的光亮温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