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闺蜜告诉我她分手了。我下意识的问发生了什么,闺蜜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没发生什么,就是累了,不想再这么耗下去了。”我默然。闺蜜和那位已经六年多了,老师家长的反对,同学朋友的不理解,大学多彩纷扰的诱惑,都没有影响到他们分毫。却在即将修成正果的时候,分开了。沉默半晌,我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班长,一个很优秀的男孩,他的综合素质之高,让人望尘莫及。
班长的爱情从初二开始。那个女孩儿小他一届,却从一开始就走进了他的心里。他默默的守护着他的爱情之树,细细浇灌,生怕在还没有长成的时候被折断。
高考结束,班长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之前,撕掉了录取通知书,选择复读。有人猜他是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但我知道,他只是想多陪那个女孩儿一年。一年后,女孩儿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只进了本地的一所专科院校。班长犹豫了很久,放弃了理想的大学,选择了本地唯一一所211。
女孩儿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只相隔不到半小时的车程。班长索性买了一辆自行车,课余时间就带着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去看那个女孩儿。大学四年里,班长对那个女孩儿的好,简直就是“别人家的男朋友”的典范。
我一直以为,班长的爱情就是这么让人羡慕。也一直以为,他的爱情就这样细水长流的温暖下去。甚至私下里我们还会叨咕,以后的份子钱应该怎么出。我从来没有想过,班长那样的人,会在烂醉之后哭的像个孩子,翻来覆去的说着同一句话“她还想要什么”。
那天,我拖着他回到宿舍,任由他在洗漱间吐得昏天黑地,和几个舍友面面相觑。
我想,每个故事的开端往往是唯美的,透着一股子凉意。却谁都不知道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唯有经历的人才明了。
我们处在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上了床也不一定有结果的时代,却天真的向往着牵了手就是一辈子的爱情。懵懵懂懂时候,我们还不懂“未来”这两个字的残酷。
后来,有人旁敲侧击的问班长,为什么那个女孩要分手。班长苦笑,不过是毕业之后的生活分歧罢了。班长想继续深造,然后选择留校;女孩儿却希望班长能早些成家立业,收入稳定,有房有车。
其实,两个人都没有错,只不过是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而已。这让我想到之前在豆瓣上看到的一个父亲的自白。那个父亲说,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一个连自己家都比不上的男人。这不是他看不起穷小子,只是他觉得,自己捧在手心里二十多年的明珠,为了生活委屈自己,是他最不愿看到的。
中国自古以来婚姻大事都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在新体制的影响下,很多人对这个古老的习俗嗤之以鼻。我其实很赞同“门当户对”这个观点。我认为所谓的“门当户对”,不是说把人分成高低贵贱这种不公的等级,而是意味着男女双方地位的平等,意识的对等,以及思维方式的互补。就像如果一个高中生和一个大学生谈恋爱,他们思维方式和眼界观念的不同,势必会造成一些矛盾。而矛盾一旦多了,很容易就会磨平以往的情分。
我说了很久,闺蜜若有所思。她问,那你的班长后来怎么样了?
我有些诧异她跳脱的思维,接着讲下去。班长没有放弃他的初衷,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保研读博的资格。后来班长和同专业的一个女孩儿在一起了,他们有相同的抱负,相约去同一所研究院深造。
我想,我们这一生,终是能遇到一个可以一起走下去的人。那么在此之前,为什么不好好提升自己,变得能与之相配呢?总归,得相信自己的眼光不至于很差吧。在遇到对的人之前,让自己变成对的时间里的自己,这样才不至于在遇到了之后发现早已荒废了一个青春。
作者:忆文
记于2017年4月6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