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文本要有高超而巧妙的叙事技巧方能不流于平淡。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一、顺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或是事件展开的空间顺序,或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逻辑顺序进行叙事的方式。使用顺叙笔法,可以将事件介绍得脉络清晰,首尾完整,甚至会收到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表达功效。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例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二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二、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件的结局或是发展中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节片断提到篇首,然后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正常顺序进行叙述的叙事方式。倒叙打破了叙事的正常顺序,往往有强化情节、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使用倒叙手法时,要注意倒叙片断结束后正常情节的有效切入与衔接,使文章情节保持完整连贯,首尾相互照应。因为采用倒叙法写文章,一开头就写出了事件的结局或过程中的精彩场面,在读者的脑海里造成悬念,急于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例如:《一个粗瓷大碗》一开始就写在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这样读者一定会想:粗瓷大碗不是很普通吗,怎么会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它一定有非常特别的地方吧?从而就激发起读者读下去的强烈欲望。运用倒叙法要先把事情的结局或最精彩的片断写出来,然后转人顺序就必须交代得十分清楚。所以由倒叙转人顺序时,要分段,而且要有适当的过渡,做到界限清楚,衔接自然。过渡句可在倒叙结束时用,如“这是怎么回事呢?”与顺叙开始时“事情要从……谈起”相承接,也可以直接从顺叙开始时,用“原来”“那是”等过渡性词语,使文体连贯流畅。
三、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中断叙事,加入与情节或人物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按照中断前的情节继续叙述的叙事方式。插叙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深刻性,补足了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为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更多的支撑。插叙的内容如果删除了,不会影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
例如:《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今天,我上五年级的课程,阅读训练主题为“文章叙述顺序”,给孩子们解释顺叙、倒叙和插叙的概念,大家都懂。但是具体到分析文章时,孩子们会拿捏不准,比如以下这篇文章是属于倒叙还是插叙,读者可以看完本文后思考一下。
文章品析1:
最优秀的人是谁?
1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终日到处奔波,为老师寻找一位优秀的传承者,但苏格拉底却只是笑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故事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3“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4“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5“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绝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6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7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8“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9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10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11“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完)
上课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回答本文叙述顺序是“插叙”,我却认为是“倒叙”,也是按照这个思路给孩子们讲解的,但是为了追求教学的严谨。下课后,我赶紧询问了教育界的几位同行老师,有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老师的观点,看与自己的观点是否有出入。其中,一位老师认为本文的叙述顺序是“顺叙”,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无需讨论。还有部分老师们认为本篇文章是按“插叙”行文的,理由如下(以下为老师们给我的回复):
1. 从文章第2段看:是插叙一段往事,倒叙是先写事情结果,再写起因和经过的,明显文章的开头不是事情的结果,所以也可以排除是倒叙。
2.文章首段交代:“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终日到处奔波,为老师寻找一位优秀的传承者,但苏格拉底却只是笑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第2自然段开始插叙故事的内容:“故事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后来又回到“苏格拉底笑了”这个部分,所以中间内容是插叙。
综上,老师们都是以第2自然的关键句子判断的,但是我不同意。
大部分老师和我一样,认为是倒叙。我在上课时候给孩子们讲的理由如下:
1.正面论证:为什么说本篇文章的叙述方式是倒叙?倒叙,就是将事件的结局或是发展中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节片断提到篇首,然后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正常顺序进行叙述的叙事方式。本篇文章开头属于第二种情况,“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终日到处奔波,为老师寻找一位优秀的传承者,但苏格拉底却只是笑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此处是把“苏格拉底的门生为老师寻找传承者,苏格拉底本应该非常欣慰,但是却只是笑笑”这个文中的突出情节放在开头,吸引读者注意。这里也可以用用孙绍振老师《名作细读》中说的“矛盾法”来分析文本,“只是笑笑”就是开头的矛盾所在,分析出这个矛盾,才能更好理解下面的内容。
接下来第2-9自然段,写了“门生为老师四处寻找传承者”的经历,本部分是倒叙的内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只有承认这个部分的主体地位,才能使结尾的内容——“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顺理成章,才能使文章主题得到更好地彰显。
2.反面论证:为什么本文运用的不是“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中断叙事,加入与情节或人物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按照中断前的情节继续叙述的叙事方式。插叙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深刻性,补足了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为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更多的支撑。插叙的内容如果删除了,不会影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倒叙和插叙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插叙是为了情节展开,补充跟主体部分无关的额外的内容。比如:学生写自己的文具盒丢失了(起因)——寻找文具盒(经过)——找到了文具盒(结果)。这个情节是完整的,如果在“起因”部分加入“文具盒的来自不易”,能推动情节发展,但是并不是文章主体部分,可删,就是插叙;如果在“经过”部分插入“某某之前就透过同学的铅笔”的片段,也是推动情节发展,并不影响文章主体内容,同样是插叙。如果把“结果”或者“经过”中的突出片段提前,结果和突出片段是文章主体部分,不可删,知识变换了叙述顺序,那就是倒叙。
很多同学会把插叙和倒叙弄混,关键问题就在于,无法判断文章中间的部分内容是否为文章主体部分。就《最优秀的人是谁》这篇文章来看。如果说是插叙,如果插叙(第2-9自然段)的部分只是在文章主线之外,为了丰富文章情节而写,是可以删除,不影响文章内容的。那大家试想一下,把文章第2-9自然删除了,文章就只剩下第1段,第10-11自然段了,那还能说文章是完整的吗?结尾的主题不是太突兀了吗?所以,此处我认为不是插叙。
所以,我之前还教给过孩子一个技巧,当你做“判断文章叙述顺序”的题目时,排除“顺叙”之后,对于是倒序还是插叙拿不准主意的时候,判断是否为“插叙”的一个巧方法,就是把本部分的内容删掉,你看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否还完整,不受影响。如果还完整,那就是插叙。如果删掉了之后,文章支离破碎,文不成文,主题显得太突兀,那你就是删掉了文章的主体部分,那就是倒叙。
3.标答论证:感谢朋友提醒,说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中,有一题考查写作顺序,标答是“倒叙”,虽然语文有很多题目是没有绝对答案的。但是通过分析,我同意这个答案。
我们再来看一篇妙笔技法上课程的一篇文章,读者也可以先判断下是什么样的叙述顺序来写。
文章品析2:
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
1一个柜台服务员有一天收到一位老先生的来信,信中清晰地叙述了他对那段暴风雨夜的记忆。老先生邀请柜台服务员到纽约去拜访他,并附上了一张来回机票。
2其实,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订房。
3“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4他停了一会,接着说:“在这样的晚上,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又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晚就呆在这里完成手上的工作,反正晚班督察员今晚是不会来了。”
5这对老夫妇因为造成柜台服务员的不便,显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他们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员的好意。第二天早上,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时,这位服务员依然在当班,但他婉拒道:“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全天候待在这里,已经赚取了很多额外的钟点费,那个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内了。”
6老先生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
7年轻的柜台服务员听了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他只当它是个笑话,没想到那位老先生还记得。
8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曼哈顿。站在座落于第五大道和三十四街间的豪华建筑物前,他见到了老先生。
9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大楼解释道:“这就是我专门为你建盖的饭店,我以前曾经提过,记得吗?”
10“您在开玩笑吧!”服务员不敢相信地说,“都把我搞糊涂了!为什么是我?您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年轻的服务员显得很慌乱,说话略带口吃。
11老先生很温和的笑着说:“我的名字叫威廉·渥道夫·爱斯特。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只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12这家饭店就是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而这个年轻的人就是乔治·伯特,他成为这家饭店的第一任经理。
13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人赢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生活常常就是这样。(完)
本文是运用的倒叙手法,从第2段“其实,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标志性的回忆口吻,可以判断。这个倒叙部分是文章主题内容不可删。
如果对我的观点有异议,欢迎私聊,我们一起探讨。
朱小蓉
20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