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出差回来后,整个人似乎都有点干裂了。干巴巴的嘴唇,开裂的手掌,以及那多次冻得发抖的身体。
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男生冻得很冷的时候,总喜欢将双手放置裆部?具体的位置其实因人而异,比如我就会放在DD的正下方,似乎离它越近,人就下意识的感觉到越是暖和。我观察了好几个朋友,大家都有这种癖好,当然这个标本的取样有点多低了,放在今天这个大数据的时候,可能你得取样几千甚至上万,才能得出一个客观而真实的答案。
我是昨天在我们小组群看到周众推荐了一本书,名为:"时间的玫瑰"。当时听这个名字,觉得不会是小说吧,但实际上,这本书是讲投资理财的。作者是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但斌编写。
我本想用一个下午将此书看完,无奈书中的内容都太实际,太精彩,以至于我一个下午才看到了一半多一点。
这本书本质上是讲价值投资的,现在让我回想,我大概只记得这么一些关键字了。因为里边的故事相对来说也比较零碎,毕竟也是十年前的书本了。没法太过考究。只不过,对于当下的中国,作者能在十年前就已然窥探到中国今日的成就,可想而知作者的战略思维有多么的让人敬佩。
看书真的是一件非常耗费脑子的事情,假如在家里,我是真的没法保证自己不会看着看着就睡过去了的,但是在图书馆这个环境,不论如何,似乎你总会在打个盹之后继续端坐着看书,下意识你知道来这的目的是什么。可很多时候,我总是会找理由,家里的条件可以的,看的累了还可以休息一下。其实,累了以后往往就是一觉撸到下午六七点。因为没有什么在背后催促你,你就是觉得看与不看似乎对于你并没有什么影响,可实际上,影响太大了。
我们总是试图倾向于相信自己的自制力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又总是会倾向于在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果断放弃。最终还会总是告诉别人,这件事情我已经坚持过了,好像电视机里那句,"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这话说出来,真像一个社会青年二流子的行径。
从昨天看书,我已经开始了先从目录里找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在记录,思考。而以前呢?会逐字逐句的看,可实际上,很多书里边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没用的,所以怎么快速找到哪些有价值的内容,并且能很快的为我所用,这才是重点,而不是以前的那种看书方式。先找首音乐,在泡杯茶,最后在选本书,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还希望再能有一束阳光打到脸上,哇,这个画面好美。
哎,少年,还是醒醒吧,你那不是看书,完全是装逼已经装到了一种无敌的地步。还是实际点,功利性的去看书吧,看对自己有用的书,别老动不动就看什么我为什么活着,人家七八十岁的老人每天都懒得想这个问题,你瞎掰扯什么啊,活着不就是为了创造价值嘛?既然活着,那就别闲着就行,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了。好好过日子,看看书,做做饭,挣挣钱,挺好的,别老瞎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