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这个稚嫩的年纪,绝大多数孩子还在父母的庇佑下做着懵懵懂懂的梦,然而1892年,一个名叫杰西•利弗莫尔的15岁的美国男孩就已经凭着自己过人的投资天赋挣得了人生中第一个1000美元,从此也开启了他在华尔街的传奇人生。
时间已过去上百年,然而作为无人超越的投资天才,利弗莫尔的故事至今依然令人啧啧称奇,人们依然渴望从他的身上受到启示、学到交易和投资的真谛。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这本人物传记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作者埃德温•勒菲弗不但是美国著名的记者、作家,也是一位华尔街经纪商。这多重的身份,使他讲述起利弗莫尔的投资故事来更为透彻生动。
该书首次出版于1924年,由勒菲弗根据其12篇系列采访文章编撰而成,一经面市就被读者奉为经典直到现在。
通读后发现,这是一本集交易故事、技术分析、心理修炼于一身的宝典,凝结了利弗莫尔一生的教训和经验,是每一位交易投资者不容错过的好书。
成也棉花,败也棉花
1908年,利弗莫尔因做多棉花失利而遭遇了他人生中的重大失败,这次失败给他的投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但赔光了全部老底,还欠下了巨额外债。
然而最让他痛心的还不是金钱的损失,而是他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蛊惑,鬼使神差地违背了自己的市场判断和交易原则,做出错误的决策。
正像利弗莫尔多次说过的那样;“投资者有很多敌人,其中许多潜藏在他的内部动摇并破坏他的事业。”在多年的打磨中,他已经对诸如贪婪、恐惧、一厢情愿等毛病有了免疫力,然而这次他却被这个叫“经不住诱惑”的敌人给偷袭了。
其实,利弗莫尔很早就养成了研究大宗商品市场的习惯,交易股票的同时也做商品期货的买卖。与股票相比,期货由于具备商品属性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更好做趋势判断,对利弗莫尔来说,要想获利并不难。
他曾在小麦、玉米上斩获颇丰。就在不久前,他顺应市场形势做多七月棉花,又狠狠地大赚了一笔,还被某些报纸称为“棉花大王”。然而,他怎么也没料到,这次的成功却导致了接下来的大溃败。
因为在七月棉花交易上的成功,真正的“棉花大王”铂西•托马斯亲自登门拜访了。在华尔街,托马斯的名头无人不知,此人多年浸淫于棉花领域,对棉花的一切了如指掌,又拥有多年的交易经验,即挣过大钱也赔过巨额资金,利弗莫尔对他倾慕已久。
托马斯造访的目的,是要说服利弗莫尔和自己联手做多棉花。这个提议一开始利弗莫尔委婉但明确地拒绝了,因为根据他多年的经验,看不出任何可以做多的迹象。
然而托马斯并不放弃,一次次的拜访让利弗莫尔见识了他渊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即才华横溢又幽默风趣。
随着托马斯不停地游说、利弗莫尔对托马斯的好感倍增,逐渐放弃了自己的判断,听凭他的摆布:不但大头寸做多棉花,在交易时出现亏损也不遵循及时止损的原则,任由亏损一步步扩大,最后以赔光十分之九的本金收场。
利弗莫尔这次惨痛的经历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对投资者而言,比起掌握交易技巧,学会克服自身的弱点更难也更重要。其实,何止是投资者,对每个人来说,认识自我、提高自我都是需要贯穿一生的修炼。
五年守候,涅槃重生
经过1908年的重创后,利弗莫尔整个人都不好了:先生了一场大病,而后又有一笔20万美元的紧急开销需要支付。
他急于用手上不多的本金在股市上赚钱,以支付这笔紧急开销。然而急于求成的心态只会把投机变成赌博,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但赔光所有家底,还欠下了几家经纪商10多万的债务。
此时利弗莫尔的感觉差极了: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出现了问题,对自己的判断不再有信心,盘感也消失不见了,呆在华尔街简直度日如年。
于是他选择再次离开纽约,到别处去找回自我、找回本金。在芝加哥,利佛莫尔凭着自己多年的名声,找到了一家愿意帮助他的经纪公司,原来打算就在此地重新翻身,没想到半路冒出了一个威廉森先生。
威廉森是纽约一所著名经纪公司的老板。他外表友善温和、很有绅士风度,实际上是一个老奸巨猾、自私阴狠的人。为了帮助自己早就得了绝症的姐夫尽快出清手上的巨额头寸,好给姐姐留下尽可能多的遗产,他借着帮助利弗莫尔的名义,把对方骗到自己的经纪公司,用自己施予对方的恩情限制对方交易的自由,好为自己扫除股票交易上的潜在劲敌。
威廉森做到了,因为他费尽心机的阻挠,利弗莫尔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市场机会,把东山再起的时间足足往后拖延了五年。
离开了威廉森的营业厅,利弗莫尔辗转于其他经纪行,使用这些经纪公司提供的信用额度做交易,然而流年不利,走到哪里都在赔钱。当他不得不终止这种方式时,欠债累计已经远超100万美元了。
痛定思痛,利弗莫尔找到了老是赔钱的症结:除了行情不景气外,因为债务扰得心神不宁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思量再三,他申请了破产保护。说实话,这么做,让利弗莫尔很内疚也很难堪,然而他和他的债主们都清楚:只有豁免了债务,利弗莫尔才能以轻松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交易中,才有可能重新翻本偿还债务。
1915年2月迎来了又一轮牛市行情。轻装上阵的利弗莫尔找到了威廉森,因为前面的亏欠,威廉森不可能不帮自己。威廉森给了他一个500股头寸的承诺,利弗莫尔知道这是他唯一可以动用的头寸,所以要把它用在确保盈利的股票上。
凭着正确的市场判断和多年的经验,不得不小心的利弗莫尔,在一切上涨条件都具备了后,买进了伯利恒钢铁。这次他终于站在了市场正确的一边。有了这次成功,他开始有如神助,在1915年底获利14万,在1916年大赚300万,1917年转战大宗商品市场又获利110万。
1917年年初对利弗莫尔来说是最轻松的时候,他偿还了所有的债务,还为自己的家人买了年金、做了信托计划,一切都向着令人满意的方向发展。
利弗莫尔在经过了五年困顿、煎熬的日子后,终于第四次逆袭成功,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对行情大势的精准研判、对入市时机的恰当把握、对交易原则的遵守。正像他说的:“凡事都有两面,但对于股市只有一面。它即不是多头的一面,也不是空头的一面,而是正确的一面”,他站在了正确的一面,所以他赢了。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我们的选择很多时候不会像股市那样立竿见影地呈现出结果,但正确的三观和正确的心态才是幸福生活的护身符。
跌宕人生,自杀落幕
然而“市场终究是不可战胜的”,哪怕是作为华尔街神话一样存在的利弗莫尔,依然有被市场暴击的时候。57岁时(1934年)他又一次破产了。
不管之前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哪怕在1929年狂赚了一个亿,现在都化为了乌有。这之后,利弗莫尔就再也没有崛起。
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跌宕起伏、纵情股海的人生经历就是利弗莫尔的最大财富。然而,1940年11月28日,63岁的利弗莫尔开枪自杀了。
他在遗书中这样写到:“我的一生是个失败。”他全盘否定了自己的过去,看得出来他对自己很失望。最后一次破产给了他致命的打击,之后的岁月他一直活在抑郁的状态里,他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想重回巅峰又无能为力,这个曾经百折不挠的人就这样被自己的不甘与潦倒压垮了。
对于他最后破产的原因,没人知道。但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利弗莫尔多次说到自己习惯了大手笔交易,所以华尔街曾称他为“豪赌客”。
这种豪放的交易方式只会带来两种结果:赢的时候盆满钵满,输的时候血本无归。一旦失败,年轻时或许可以重来,上了年纪就回天乏术了。
同时,正如译者丁圣元先生说的:“利弗莫尔也是人,不管他有多高的境界,多大的才能,终究会犯错误……敬业、守纪是市场参与者的根本立足点。”当市场不再给他机会改错时,破产就是注定的了。
沉迷酒色、耽于享乐、放弃自律,最终导致了家庭悲剧,这或许也是事业破产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在探寻他失败的原因时,也不禁在问:利弗莫尔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难倒就是股市上的利益追逐和金戈铁马吗?如果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结局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
写在最后
利弗莫尔的人生在一声枪响中落幕了,他的结局令人唏嘘,所幸的是还有这样一本书记载了他精彩纷呈的交易生涯,他的经验教训、他的功败垂成都静静地躺在书里,等待着后人去思考、去阅读。
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