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小学前,偶然关注到新教育,只听了一次招生说明会,也没再考察其他新教育私立学校,迎着所有的质疑和指责,毅然放弃了户口范围内的北京数一数二的公立小学,投身到这所无办学资格证,教师不要求教师证,位于城市边缘的一所私立新教育学校。
当然新教育一词是比对现在普遍的公立的应试教育而生的。
孩子接受学校的过程,也是我逐步认识成长的过程。他所在的学校秉承尊重每一个个体,自然而然的教育理念。虽不把应试做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但在三年级开始,已明显增加各学科教学内容,希望孩子们同样具备应试的能力。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希望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三观,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逐渐看清:
“我是谁?”
“我因何而来?”
“我要到哪里去?”
进而获得终级的自由。
虽然,主流教育也认同这样的教育理念,但回到现实中又做得如何呢:
一、 相比新教育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每个班招收的学生人数基本是20:40,外地城市小学一个班学生人数达到70人,也是很普遍的。老师基本需要带着麦讲课,就更别提关注到每一个个体了。
二、 公立学校对老师有各种的考核与评比,仅这一点已经占去了老师一部分本该放在教学上的精力。
三、 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空心的孩子三败俱伤,我们还要继续愚蠢下去吗?(请搜索徐开文的这篇演讲)
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不是权力,是尊重,责任,是爱,是发自内心的持久的美的体验,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请许给他们---我们最珍爱的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仅摘此篇演讲结束语)
此时,又想到那天和十岁的儿子聊天的内容,颇为自豪:说“人到底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想了一下说:“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还是一样以为这是真理!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