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柳 图/网络
关于爱情,小桃有时候觉得迷茫。
每每涉及“爱情”这个词,她就会想起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你又没有结过婚,你凭什么评价别人的婚姻!”
类比一下,没有谈过恋爱,恐怕也不能探讨爱情。
所以小桃因为爱情而迷茫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杞人忧天,换个说法,就是想多了。
小桃今年十八,别人口中的大好年华,长相普通,身材普通。但性格不差,也无恶习。在常常混战的大学女生宿舍里,也和舍友相处得不错。
上了大学以后,她的爱好也多了些。动笔写写东西,扛着相机拍拍照,尝试着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游戏动漫广播剧。
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多,除了能尝试更多,也容易胡思乱想。
朋友圈里的高中同学接二连三地晒出自己的情感状态,或是终于有了初恋的感慨,或是找到了对的人日常秀恩爱,或是一通祝福连带叹息自己依旧单身。
放假回到家乡,老友相聚,有些人身边已获相伴,时间虽然不长,但言语眉目间也多一份满足。有些人尚是独身,谈及此事虽然难免遗憾,但仍然期待满满,坚信能够不负等待。
唱KTV的时候,随着一众人合唱“我相信你正在与我相遇的路上的,马不停蹄”这句歌词,小桃很不合时宜地感受到,爱情离身边所有人都很近,但除了自己。
说白了就是矫情,但小桃无法否认这种感受的存在。
身边也有朋友恋爱后找她倾诉,也曾谈及孤独一词,上大学以后,找个人陪伴总比一个人好。
这一点她承认,大学的确是她迄今为止最为孤独的一段时间。走班上课,一个学期了同班同学的名字和脸还没对上。除了睡觉时间,宿舍也难凑齐六个人。加了好几个群,也没几个很熟的朋友。
小桃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很矛盾。人类是群居动物,陪伴对于小桃而言,确实极具有诱惑力。但是独处时间久了,她发现自己讨厌生活节奏被打乱的不安感,她习惯在睡前按部就班地想好,第二天要做什么事情,读几页书,写几个题,看哪部剧。这种严丝合缝的时间里,她宁可无聊地带着面具混迹微博,也不太想去社团聚餐,与不熟的人打交道。
小桃也有时茫然,十八岁不应该是所谓做梦的年纪吗?
她曾和好友讨论过,对方毫不犹豫地告诉她:“你从青春期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身边的异性有过特殊情感,也没有和任何一个异性有过什么暧昧关系,甚至没有什么异性朋友 恐怕别人怀疑你的性向也不奇怪了。”
朋友心直口快,私下里也常常损她,说这话也是一句无心玩笑,但小桃却记下来了。
那天朋友圈里又有人晒出脱单照片,小桃揣着这句话,在关了灯的宿舍里面对墙壁想了很久。
这句话说得很对,而且她找不到任何借口,无论是高中做了三年文科生,还是现在在一所男性稀少的师范大学里。身边很多这样的人,但她们和小桃不一样。
小桃这时候又会很矛盾。
她仍然被爱情打动着,看到白头偕老的电影仍然会流泪;看到甜腻腻的校园言情仍然兴奋;她甚至有时会提笔,写一个甜腻腻的爱情故事。
她仍然相信爱情,但是不相信爱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她不觉得会有人多么爱她,或者时间久了会一直惦记她。她过于普通,毫无亮点,迈过成人线后,她发现自己难以与人交心。她发现人的孤独是无法祛除的,硬要把内心的想法说给某个人听,她无法接受,也不知如何开口。
她在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找到了这一段话:“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小桃想起这句话,总会在心里咒骂一下人生太短。
人在二十岁之前其实什么也不知道,小桃觉得自己就是如此,虽不至于混吃等死,但大半属于虚度光阴。她喜欢更多所谓“超现实”的东西,将生活安排得严丝合缝,不愿意主动社交,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逃避某些现实。
这些现实可能是自己的黯淡的人生,几乎空白的青春期,毫无闪光点的自身,或者是很多人无法逃脱的人生轨迹:大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
爱情只是这个现实的开端,她无奈地发现自己简直一窍不通,但打心底里不知如何弄懂,也不想弄懂。
关注爱情就意味着要开始关注这些糟糕的现实。
一个人想要绝对的自由是相当困难的,在“美丽,独立,潇洒,想爱谁爱谁”这样对成功的描述中,头两个字仍是“美丽”与“独立”。
小桃十八,距离二十岁还有两年。二十岁之后,似乎就要开始掐头去尾地计算每个十年了,再细算下来,人这一生中,头脑清醒,四肢灵活的十年也没有几个。
她尚且能够煞有其事地和人瞎扯,装得很懂的样子去探讨感情。因为她还可以成功躲避这些现实,既定的人生轨迹还没有压在她身上。
每条路上都可以给人带来一些东西,或是思考,或是阻碍,或是机会,或是出口。
大概在逃跑这条路上,也能如此。
小桃这样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