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现在面临的最多的孩子就是就是希望语文和其他科目培优一样,立竿见影,急于求成的心态。然而,学习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不是速成品,通过几次课,几次培优让你的学习突飞猛进,百尺竿头。学习语文并不是你想着像理科一样,多理解一个公式,你多做几道习题,你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语文包罗万象,囊括天文地理,是你需要花时间去读,并且是一生都需要细嚼慢咽的大书。这本大书领略你看祖国的山川河流,牵引你走向外国的异地风情,指向你探究历史的兴衰成败,引导你开拓未来并创新精彩。启迪着你去读懂人世的沧桑和世事的奥妙的大书。
现在的孩子,时常迷惑在语文的阅读和作文中。一次次的语文考试是成也阅读作文,败也阅读作文。面对分数的不理想只好去培优机构寻师问道。其实,寻师问道,其根本只能“治标不治本”想要语文成绩好,其根本还是要静下心来阅读,写作。
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总是忧患学习成绩不好,却想着通过几次课,立马把分数提升到一个阶段,这是很难实现的,放眼到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胜利,但是又懒于付出行动。那理想只能变成梦想,梦想只能变成空想了。
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你慢慢来,有时间想着怎么去把分数提高,不如静下心来,多读几本名著,不如多背几句名句,不如多了解古文化。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要耐得住寂寞的过程。因为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犹如你在土地撒播了一颗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发芽。甚至,不知道发芽了会不会结果的过程。然而,世事都是如此,只有顺其自然,静音等待,你就少了一份求之不得的苦恼。
我很幸运自己在兜兜转转之中,仍然能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且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喜欢和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打交道,应试教育的今天,一次次的检测与大型考试,总让家长和孩子的心里波涛汹涌,跌宕起伏。更多的是家长将自己的焦虑不安的情绪自觉与不自觉间“传染”给自己的孩子,慢慢的,孩子又变成了家长的模样。一样的焦虑不安,一样的手足无措。
教育的根本,在于树人,在于育心。“人之初,性本善”如若每人在心中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赠与他人,那他人心中亦充满阳光。之前有个很生活化的比喻,小学阶段的学习好似和面,老师教你做馒头,你就做馒头。教你做包子,你就做包子。中学阶段好似老师教你包饺子,你就包饺子,饺子馅不做固定,全凭喜好。然而高中学习阶段是你不但会和面,还会做包子,还会包饺子,同时你也必须学会烙大饼。所以,中国的义务教育只实行九年,九年之后亦是个分水岭。有些学生通过九年的义务阶段的学习进入了高中的课堂,也有些同学没有通过这个分水岭,进入了技校,学习一技之长。
中国的大学向来是“严进宽出”,而国外的大学确实“宽进严出”,所以,中国目前比较缺乏创造性的人才,缺少学科的专业人才,却多了一些“全才”。
其实,教,像钥匙。育,像是锁。外因的变化推动不了内在的发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陶冶身心,启迪智慧。教育不是目的,而是希望每个人通过教育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无论我们学什么做什么,千万不要带着一份功利心去做,不要总是想着论得失,论输赢。学习如此,工作亦如此。我们只需按照自己的步骤,一步步去前行,一步步去探索,上天总不会亏待你。不然哪里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说呢。静下心来,莫焦莫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