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末,我在北京参加参加第七届【做自己论坛】,古典老师邀请我参加【遇见作者】版块。如果说,七年就是一辈子,【做自己论坛】走过了第一个“一辈子”。做一件事持续7年,是很难得的。做自己论坛经过七年的发展,一年比一年精彩。
回想起去年5月份,在上海魔力橙见面会第一次见到古典老师。我作为小小的观众找古典老师签名和合影时,特别地羞涩。也是在那次见面会,我写下了一个心愿:要在三年内出版一本书。这本书一年之后就出版了,我也有机会再次见到古典老师。与古典老师合影,内心更加激动,而这一次,古典老师认识了我,对我说:“特别感谢你能来到现场。”古典老师果然是温暖担当,对每个人都是那么得温暖。
我在下午一点多到达会场。会场的主题色是蓝色,主题是【向未来进化】。我很喜欢“进化”这个词,这个时代,“进步”的速度已经不够了,要通过不断“进化“,才能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生存。
我们正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拐点,我们以为未来是可以想象的,现实是未来的发展速度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未来十年,会出现多少新的事物,新的技术,现在的我们是很难想象的。社会环境在剧烈变化,我们唯有“进化”才能更好地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另外,“进化”这个词,也说明,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个人的成长,更要关注社会、环境以及群体的变化。
空间里的游戏我都很喜欢,可惜因为时间有限,我只玩了【解忧杂货铺】。向一位职业生涯规划师咨询了我的职业困境。特别有缘的是,咨询师居然跟我是一个专业的。
下午的时间基本上都待在【遇见作者】的空间里,遇见了很多网上熟知但未曾见面的网友。在线下见面是不一样的感觉。我遇见了深交已久的@朱燕飞,她是央视财经频道国际组记者,美丽优雅又细心的她还给我带了礼物。遇见了IP知识大本营的@刘蓓,她从上海回到了北方工作,我们也有一年多未见。我还收到小伙伴@张惠送给我的手绘的卡片和书签……【做自己论坛】特别温暖,是家的温暖,在这里遇到新朋友也不会觉得陌生,遇到老朋友就像是久别重逢的家人。
下午的活动结束,被邀请的嘉宾一起到一楼吃自助餐。我有机会与作者朋友一起聊天。《刻意学习》的作者Scalers,《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的作者七芊,《老马的职业“鬼”话》的作者马华兴老师,《超级个体》的插画师蝈蝈,我的女神刘佳老师。还见到了《好好学习》的成甲老师。事先知道成甲老师会来现场,特地带上了《好好学习》,成甲老师给我写了亲笔寄语(我是成甲老师的迷妹),我送了一本《时间的格局》给成甲老师。古典老师在晚上分享前,抽空与我们聊天,他说每天花2小时深潜(这个深潜不是潜水,而是大脑的深潜,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深度思考),古典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他对知识IP的看法。
刘佳老师是研究天赋与才干的,在她和蝈蝈聊天时,我恰当地插入,然后问刘佳老师:“老师,通过您的观察,您觉得我有什么天赋?”我跟刘佳老师的接触也就是吃晚餐的那一段时间,她说:“你特别擅长人与人的链接。比如说,我们在聊天,你能够很恰当地加入我们,在合适的时机插入话题,而且让人觉得特别舒服。另外,你还还擅长求助。……(刘佳老师阐述了她的理解,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我被刘佳老师的观察力和觉察力震惊了,通过短时间的相处,她就能看出我身上的天赋。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身上没有任何天赋,刘佳老师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天赋,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罢了。虽然与刘佳老师的交流时间比较短,但带给我的收获特别大。我确实是擅长与人链接和求助的,我只是觉得这些很自然,并没有把它们看做是我的天赋。
2
晚上是做自己论坛的重头戏,邀请了六位超级大咖,分享的内容带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就不详细记录每个嘉宾的分享了,后续应该能够在网上看到他们分享的内容,我只简单介绍下每位嘉宾带给我的收获。如果你对这些嘉宾不了解,也可自行百度哈,我就不一一介绍啦。
第一位分享嘉宾是李一诺。
我关注“奴隶社会”公众号好几年,最近因为李一诺要来分享,又特地读了她写的一些文章。阅读李一诺的文章,你总是会好奇,她怎么有那么多时间?她写公众号,是盖茨基金会中国区首席代表,创办了一土学校,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很多人会像我一样,忍不住问:“她怎么有那么多时间?”
她的分享主题也围绕这一点“李一诺,你怎么有那么多时间?”
李一诺特别真实,就像她的微信公众号“不端不装,有趣有梦”,她本人也是如此。她没有穿着华丽的晚礼服,精心打扮,而是以真实的自己展现在我们面前。
她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地鸡毛的时候,不管是她还是其他的分享嘉宾也好,都是如此。她分享了一张她日常生活的照片,三个孩子躺在她身上,而她拿着手机工作。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人光鲜亮丽的时刻,却看不到他们窘迫的时候,李一诺却分享了她真实的样子。
要做一个贪心的女人,要有野心。李一诺提到,麦肯锡的工作让她从一个唯唯诺诺的女生变成了一个有野心的女人。有野心并不是坏事,反而是一种动力。要做一个贪心的女人,不要觉得没有时间,你的时间终将会被各种事情占满。即使你不做这件事,也会去做其他事。你想要做什么,就直接去做,不要因为没有时间就放弃。
其实,一个人能够做到怎样的程度,是由时代决定的。李一诺说,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时代,如果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今年40岁的她也许已经过世了。
我也曾有这样的想法,在西安旅行看着兵马俑,心想,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的一生也许就在劳苦中度过,一辈子在一个小村庄里,生儿育女,在每日的劳作中死去,或者是在生孩子或瘟疫中死去,也许只能活40多岁。我们生活在现在的时代,无疑是幸福的。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刘轩。
他分享的主题是讲故事的能力,在开头他分享了一个生活很悲惨的男孩的故事。
然后他分享了去意大利佛罗伦萨参观美术馆的收获。听了他的讲述,我才知道《大卫》雕像背后的故事。以前,总觉得《大卫》的雕像,不就是一个男子的裸体吗?从未去观察过雕像中大卫的表情。欣赏艺术作品,要结合具体的故事,要不然很难理解作品的涵义。
在分享最后,刘轩揭开悬念,他就是那个悲惨的男孩。他在哈佛上学时,一位教授要求每个人书写自己生命中的故事,只写曾经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不写好的事情。当大家交换阅读时,会发现原来每个人活到现在都不容易。在写完自己的“悲惨”人生,最后加上一句“尽管如此,我还在”。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听完他的分享,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写作作业,在写作课上,我可以带着学员一起做这个练习。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受害者的模式,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悲惨,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如意的地方的,当你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个悲惨的人,也能够豁然开朗。我们要多幸运,才能平安地活到现在!
第三位嘉宾是李尚龙。
他的书和文章我都有看过。他最大的特色是善于埋包袱,非常幽默。他的分享主题是“人生中的彩蛋”,讲的是自己的一些故事。他分享的全程,观众的笑声此起彼伏。
他讲到在柳州签售会现场,所有学生嘲笑一个孤僻的孩子,他对此非常愤怒,然后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学校经常被欺负。他为此写了一本小说来讲述校园暴力,希望能够推动立法。在他讲述这个故事时,我感受到他情绪的波动,他很激动,甚至有些哽咽。他让我感受到写作的力量,以及写作的责任。不仅要为自己发声,也要为他人发声,为弱势群体发声。
第四位是樊登老师。
不知道他的演讲是否是即兴的,因为他根据前面嘉宾的分享,介绍了一些书,比如说,创业的《大象起飞》,《精益创业》,《指数型企业》等。他重点介绍了《反脆弱》这本书,在企业打工是反脆弱能力最差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创业,但每个人都要学习创业者的能力。人生也是一种创业。用创业者的心态来生活。他推荐大家都要去阅读。这本书听过很多次,却还没有去看,要加入2018年的书单里。
樊登老师还讲到创业要脚踏两只船,刷新了我的认知。我们平常都认为创业应该是全力以赴,孤注一掷。他却提到,斯坦福大学的教授通过研究,发现脚踏两只船更容易创业成功,比如像我们熟悉的企业:微软,Facebook,google,腾讯等。脚踏两只船,因为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更容易创新,他创办樊登读书会就是如此。
第五位是我的好朋友佟海宝。
他是做自己论坛从第一届到第六届的幕后操刀者,在第七年,他从幕后走到了舞台。他讲述了这些年他自己的成长故事以及与做自己论坛的故事。2016年,他从新精英离职,现在是自由职业者,他是手机摄影的讲师。我很喜欢看他的朋友圈,他朋友圈里的照片就像是欣赏大片。“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也许很多人羡慕佟哥的自由职业,但他现在的角色是他多年的积累所得,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的。
最后一位分享嘉宾是古典老师。
古典老师回顾10年来“做自己”这个理念的变迁,从最开始的主流成功,到标识自我,与众不同,发现真我,到现在的自我塑造。
做自己其实是很难的,因为我们不一定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就像山本耀司说的:“‘自己’这个东西时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这段话对我的启发特别大。发现自我的过程是不断去寻找自己边界的过程。你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的,除非你碰到了一些边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去尝试,要去碰撞,甚至是很强的、可怕的、水准很高的东西,与他们的碰撞,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我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用开放的心态,随时学习,向未来进化,在不确定的时代实现跃迁。
- THE END -
弘丹的新书《时间的格局: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当当热卖中,如果喜欢弘丹的文章,欢迎点击链接购买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