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宁木华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与人聊天,想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时,曾经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段甚至观点仿佛凭空蒸发了一般,只留下一个如水迹般的模糊的印象。有的时候在写作文时,想起来一句经典名言,却始终想不起来这句话的作者到底是尼采还是卡夫卡,只能默默的写一个“有人曾说”。明明读了那么多书,需要用的时候偏偏记不住,如果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想你该试试这个方法——做读书笔记。
有人会说,做读书笔记有什么难的呢?就是将自己感兴趣的文本摘抄下来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非容易,很多人在买了一个新的笔记本立下雄心壮志之后,笔记本却很快就被闲置了。所以,如果做笔记,摘抄的内容,整理笔记的方法等等,都是有法可循的。阅读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们可以找打答案。奥野宣之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
其实做读书笔记的实质,就是整理信息的过程。做好读书笔记,需要做好前后三步。
一.选出想要的书
其实做笔记并不是从看书开始的,不会选书的人往往也会漫无目的,毫无章法的看书,那么结果就是第一不知道为什么做笔记,第二做不出想要的笔记。所以学做读书笔记的前提是:学会买书,列出购书清单和提前了解所买的书。这样做的目的是筛选有用的,或者真正感兴趣的书,这是重要信息筛选和整理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从很多渠道得到信息,包括广播电视期刊上看到新书推荐,看到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推荐的书评,还有书的正文和附页中推荐的书录等等,这些海量的信息容易让我们迷失,我们可能随意的买一本书,结果往往是发现并非自己所想,于是很轻易的就搁置了。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收集信息,把这些重要信息记下来,包括书名出版社作者等,然后问一问自己,我最近想要获取什么知识呢?读书的目的就是筛选的标准。将自己想要读的书列成购书清单,可以有效的规避掉内容乏味的,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不对口等书籍,提高买书的命中率。选到了自己想要的书后,就有了做读书笔记的动因。作者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请观察书桌上的东西,闭眼后问自己哪些东西是蓝色的呢?可能脑海中没有什么印象,但再次睁开眼时,这些蓝色的铅笔书本卷笔刀之类的东西就如打了聚光灯般的跳入你的眼帘。所以学会选出自己真正想读的书,明确自己读书目的,就成了有效阅读的基础。那么接下来,就到了现在到了全书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做出有用实用可用的读书笔记。
二.读书笔记“四法”
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四个内容:学会筛选摘抄内容,选择多种摘抄方式,学会做符号,学会利用工具。言而言之,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内容,二是手段。
○选择摘抄内容。首先,当你明确了读书目的之后,读书就变成了寻找答案的过程。你只需要用笔将读书时寻找到的答案标记出来即可。除了“答案”外,难以理解的,引起情感共鸣的,都可以标记下来。其次,作者推荐摘抄时,写下自己的感悟,当然要用标志,将原文和感悟分开。
○恰当使用符号。根据摘抄内容的长短,你可以选择合适的符号,包括圈点直线波浪线等。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说如果段落很长,都难以割舍必须摘抄的话,可以用括号将重点内容括起来,关键词用方框,难以理解的话用波浪线等等。
○多种摘抄方式。在书上做好标记后,作者推荐折纸法或者用书签标记。所谓的折纸法就是将有标记内容的那一页折起来,如果读第二遍仍有感悟是非抄不可的内容就折叠第二次,想要删去的内容就把折起来的那页还原。标签法就是准备好几个书签夹到有标记的页码。这样可以避免边读边写,增加阅读时长,降低阅读效率。折纸和标签法的好处是,当你阅读了好几遍后,不断增加折痕和标签,可以帮你筛选出你真正想要摘抄的内容。
在摘抄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抄写裁剪复制粘贴的多种方式,提高效率。
○学会利用工具。书架,彩笔,便利贴,美工刀,钢铁直尺等都可以作为读书笔记的优秀工具。
三.读书笔记复盘
将书中的精华摘抄下来之后,便是信息复盘重组的重要步骤。首先,要懂得如何整理笔记,作者推荐用电脑的表格将笔记的关键信息做成索引,这样,在想要阅读笔记的时候,在电脑中输入关键词,便可以找到自己想要重读的内容,比如说某位作家,或者某个学科等。其次,相对于整本书,读书笔记的篇幅较短,内容精炼,适合用碎片化的时间,在较为嘈杂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的场合阅读,在读完读书笔记上的原文和感悟后,可以在进一步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做好笔记,最好能够在博客等平台上写上书评,做好输出。奥野宣之说:“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信息重新组合而已。”,那么读书笔记之于信息输出,构思创意而言都非常重要,因为读书笔记帮助我们筛选书中信息,整合书中信息,方便我们索引寻找甚至重组信息。
最后作者建议读者19个提高阅读体验的方法,包括同时看几本书,把书放在易拿到的地方等等,也非常的实用。
我们读了那么多书之所以记不住,是因为我们迷失在海量的信息里,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读一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有计划的收集信息,筛选信息,从内容和手段两方面着手整理出关键信息,将面拆解成点,那么我们就能够读而不忘,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甚至能够完成创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