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心理咨询与心理成长学院 姓名:庄娟
曾记得王小波过说:“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欲望就是学习。”
2020年7月我进入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学习,犹如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近一年来,一路耕耘,一路收获。由最初的跌跌撞撞,焦灼不安,到如今“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放在教室里的二十二门课已全部学完,不知在毕业之前是否有新课更新?每门课皆是正襟危坐,认真做听课笔记。每次课后作业均以500字的要求积极完成,现已完成作业51篇。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张掌然教授的《西方心理学史》和巜中国心学史》,张教授学识渊博、谈古论今、妙趣横生,在他的影响下,我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遂去书店买了《论语》、《道德经》、《庄子》等书籍。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黄铎香教授讲授的《重症心理疾病及精神障碍诊断与康复》,黄教授专业、全面,生活趣味浓郁,以“讲故事,学心理”的形式,娓娓道来,让我在饶有趣味中对这些现代病症豁然开朗。在如今的高速时代,我们被他者之制造的焦虑裹挟前行,焦虑成症。知识焦虑、房车焦虑、外貌焦虑,我们也因社会定下的标准身陷囹圄,强迫症又成了一病症,事事苛求尽善尽美,更不用说对未来的恐惧,抑郁的无力了。
院长督导课,周治琼院长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深厚的理论知识,平和谈定的沉稳风格令我折服,同学们的“疑难杂症”,她都能迎刃而解,颇有“谈笑间,墙撸灰飞烟灭”风范。
秀菊院长每周的带领与总结,全面详实,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善解人意,耐心地解答同学们各种疑问,鼓励同学们拍麦发言,在她的热情鼓励下,我有了一次大胆尝试的体验。
在网校,我实现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拍麦发言;第一次打卡鸭成功;第一次发音频写读后感。我从最初的胆小,不自信中逐渐走了出来。特别看到每天都有同学为我的作品点赞,我内心充满了温暖和力量。正如韦老师在《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里所说:做事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未知,当你做了一件小事,你就比过去自信一点。当你做成了一件大事的时候,你就会变得很自信,当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会永远自信,这就是在做事中不断发展自我,获取自信。
网校的课程不仅丰富了知识,收获了自信与勇气,网校的书籍,让我从理论层面对事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
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心理学,但是却不为大众察觉。读完《与时间同行:二十四节气心理建设方法》时,感慨良多。这本书不仅让我领略了祖先的智慧,同时让我在感悟中成长与改变。其中感悟最深的部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爱人者人恒爱之这一章节。当我读到爰与被爱的能力,一个“全能”的妻子却不能和丈夫和谐相处的故事,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和父亲的相处模式。
我的母亲勤劳能干,心灵手巧,擅长各种糕点美食,这些独特风味小吃,美味佳肴,至今仍是我梦萦魂牵的温暖记忆。
而我的父亲,长年工作在外,每年仅寒暑假回来,尽管父母聚少离多,但这难道得相聚日子依然是战火硝烟,争吵不断。
这样一个“全能”的母亲,为什么不能和父亲和谐相处呢?这是我懂事以来,一直盘踞在我心里的疑问和困惑,直到看见这本书,如醍醐灌顶,这沉浸多年的谜团如云开日出,才算是彻底解开了。母亲和父亲的问题恰恰出在母亲的“全能”,她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却没有求助的能力。
鲁迅先生有一段关于爱情的名言:“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帮助。”可见帮助是爱人的一种直观表达,那么求助便是运用被爱能力的一种体现。
母亲的“大包大揽”实际上是在剥夺父亲在这个家中实现价值的机会,机会被剥夺了,父亲又怎么会有感激之情呢?我的母亲没有求助能力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种:
母亲害怕被拒绝,不喜欢被人拒绝,所以不愿意向他人求助,从她事事争强好胜,不甘人后的性情可以看出,加之父亲长年不在家,家里家外,诸事亲力亲为已成习惯。
母亲不愿放低身段,无法示弱,母亲一向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样样不差,是个爱面子的人,可这种人实在是自讨苦吃,人前人后总要争一口气。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已无法在父亲面前示弱。
母亲不放心交给别人去做,担心别人做不好。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也曾体谅过母亲的辛苦,想着为母亲分忧。有一年父亲回家了,背着药水去棉田治蚜虫,母亲嫌他做的不好,埋怨他虫没治死,棉苗踩死了。父亲也会尝试炒菜做饭,母亲定会评头论足一番,不是颜色不对,就是味道欠佳。我想:父亲应该是有深深的挫败感吧。在各种打压下,父亲索然无味,索性不做了。其实母亲这样的人属于控制欲比较强的人,什么事情都每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控制欲恰恰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于是,母亲顺理成章地“越俎代庖”,剥夺了父亲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由于她的不安全感,她将一直主动去做家里所有事情,而父亲将会一直被无能,久而久之,父亲真的“无能”了。
无论是面对拒绝,还是向他人示弱,抑或是克服不安全感去信任他人都需要勇气。因此,被爱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需要培养和提升的一种能力。
母亲是一个缺少勇气,缺少被爱能力的人,一辈子辛劳付出,一辈子指责抱怨,尽管我们子女总是想方设法极力安慰、劝解,但仍无法释怀、排遣对父亲“无能”的心意难平。
我的父母可曾想过夹在矛盾冲突旋涡左右为难的儿女们的感受?可曾想过幼小的儿女足否有义务,有力量去解决他们的纠纷?是否关注过我们压抑纠结的情绪情感?
俗话说:好女人旺三代,坏女人毁三代。此话虽夸张,但不假。我自小是被父母忽略长大的孩子,自我懂事起,家里硝烟弥漫,氛围沉闷压抑,母亲总向我们控诉父亲“无能”,对父亲的各种不满罄竹难书。这种拉帮结派,孤立父亲的行为,让我小小的心里塞满了对母亲的怜悯,对父亲的怨恨。每每看到书中描写“父爱如山”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父女其乐融融温馨的画面,既怀疑又羡慕。内心深处对父爱既渴望期待又排斥。童年的记忆中,少有欢悦。以至于造就了胆小自卑,敏感多疑的性情。
这种特质让我在工作、生活中错失良机,屡屡受挫,身心俱疲。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不可否认,生活中会有各种压力降低幸福感,但对一个人幸福与否影响最大的还是原生家庭的经历,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现实中,我们经历了很多事后发现:自己的性格,生活状态,还有人生各种选择都和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然,这世间能有幸福童年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要摆正面对人生的态度,毕竟原生家庭能影响我们的人生,但不能决定我们的人生。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杨绛先生曾说:“这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你的,只有自己,不去抱怨,努力沉淀。”愿我们在学习中成长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用知识养好这颗心,养大自己的生命,在这世上坦然行走,去完成自己的担当。
日记本
相关推荐
怎样爱自己
阅读 868
征服一个男人的最佳方法:不顺从
阅读 2176
接纳
阅读 577
爱与被爱的能力
阅读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