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完了《运动营养学》,今天开始新的篇章,难度升级,但同时也涵盖了很多实用的健身小常识。
一、运动发展阶级
二、运动解剖概论
1. 人体的基本切面
(1) 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以及与它相互平行的所有的面。
关节动作:肘,肩,躯干,髋,膝。
屈曲:关节间角度变小。前屈。
伸展:关节间角度变大。后伸。
(2) 冠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以及与它相互平行的所有的面。
关节动作:肩,躯干,髋。
内收:肢体靠近身体正中面。
外展:肢体远离身体正中面。
侧屈:具体远离正中面向左或向右。
(3) 水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以及与它相互平行的所有的面。
关节动作:肩,躯干,髋。
水平内收:在水平面,肢体靠近身体正中面。
水平外展:在水平面,肢体远离身体正中面。
旋转: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做的运动。由前向内旋转为内旋,由前向外旋转为外旋。
三、骨骼系统
1. 骨骼的分类及名称
人体共有206块大小骨骼(特殊情况,骶骨与尾骨相连则小,尾骨没完全愈合则多),根据位置可以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
(1) 中轴骨
颅骨:脑颅骨,面颅骨,听小骨。有保护和支撑脑组织等作用。
躯干骨:椎骨,肋骨,胸骨(包括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椎骨共27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和尾骨(成人各一块)组成。
(2) 四肢骨
上肢骨:
A. 上肢带骨
锁骨:为颈与胸两部分的分界,是上肢与躯干的骨性连接,维持肩关节在正常位置增加上肢的活动范围和提高劳动效能。
肩胛骨(上提,下降,前引,回收,上回旋,下回旋)
B. 上肢自有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
下肢骨:
A. 下肢带骨:髋骨,盆骨
B. 下肢自由骨:股骨(人体最长最粗最结实的长骨),胫骨,腓骨
2. 骨的形态
根据形态大致可分为4类,但不包括籽骨。
(1) 长骨:多呈长管状,一般分布在四肢。
(2) 短骨:一般呈立方体成群分布,一般分布在手腕和足踝,具有灵活和分散压力等作用。
(3) 扁骨:宽扁成板状,一般分布在人的中轴和上肢带骨处,可参与构成壁腔,也可作为肌肉附着。
(4)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在躯干,如果下肢带骨等处。
髌骨:由肌腱的钙化引起的扁圆小骨。
3. 骨的结构
骨是一种器官,由骨膜,骨质,骨髓组成。
(1) 骨膜:骨外膜(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很坚韧,有许多胶原蛋白固着于骨面),和骨内膜(分布于骨髓腔内表面,有成骨细胞和化骨,细胞具有成骨和破骨的功能),由结缔组织构成。
(2) 骨质:骨松质(分布在长骨的两端,和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内部),骨密质(分布于长骨的骨干,短骨,不规则骨的表面,扁骨的内外层)
(3) 骨髓: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婴儿及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骨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替代,变为黄骨髓。成人的红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骨骺端的骨松质中,红骨髓有造血的功能,黄骨髓没有。但人体在大量出血后,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4. 骨的功能
(1) 支撑作用:构成人体骨架,支撑体重的作用。
(2) 杠杆作用:骨的外面被肌肉附着,尤其是长骨形成杠杆,在肌肉收缩下产生活动。
(3) 保护作用:骨可以形成腔壁,例如颅骨、胸腔等有保护大脑心脏等的作用。
(4) 造血功能:骨内的红骨髓有造血的功能。
(5) 储存功能:骨是人体内储存钙和磷的仓库和体内钙和磷的代谢有关。
5. 骨的连接
骨与骨界结缔组织连接,又称关节,作用就是灵活,不同种类的关节灵活性不同。关节按可不可动,分为:可动关节,微动关节,不可动关节。
关节按结构分为
(1) 纤维关节(不可动):没有关节腔,被纤维结缔组织所连接,不能移动,例如头盖骨的冠状缝,矢状缝。
(2) 软骨关节(可微动):没有关节腔,被软骨所连接,能轻微活动,例如肋骨与胸骨的连接。
(3) 滑液关节(可动):有关节腔被关节囊包围,活动自如,关节有滑液膜滑液的作用是营养和润滑。
车轴关节:活动范围为旋转超过另一个。例如上桡尺关节,寰枢关节。
鞍状关节:由前至后,由一侧至另一侧。全身只有一个——拇指肌部的腕掌骨关节。
枢纽关节:在一个平面活动使骨骼间角度增大或减小(只能按一个方向活动)。例如肘关节和膝关节。
球窝关节:活动范围为由前到后,由一侧到另一侧,旋转,例如髋关节和肩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