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会给知道自己去哪里的人让路。 ——爱默生
记忆这个东西真是诡异。就像是我对2015年6月8日唯一的记忆,只剩下了诸如那天的太阳很好,天空很蓝这样不痛不痒的内容。仿佛近千个日日夜夜的埋头苦读都幻化成了海上的泡沫,一吹就散。印象深的反而是等成绩时连夜的睡眠不足与报志愿的时的争吵和疲惫。
而我的故事就要从这里说起。
01
压在我床头柜里厚厚的一沓纸上密密麻麻的学校名,分数段等各式各样的信息清晰地证明了我们当时为了报志愿所下的功夫。每一个关心我的人连同我本人都猩红着眼,我们打着就算占不了便宜也绝不能亏一分的算盘,一遍遍将想去的学校誊抄,分析,坚信“功夫不负苦心人”。
当然,从结果来看,我们的算盘打得确实还不错。只是有些事情,若是一开始方向错了,剩下的路即便走得再远,也是歧路。
高考结束大约一个月左右,我查到自己成功被S大的计算机系录取了。这个专业是身边所有人公认的S大的好专业而且好找工作。这样的结果,我本应该是很开心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在刷新了录取页面整整五次之后,抱着手机躲在卧室哭了半个小时。
我曾经无数次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可能有对高中老师的言辞的误解,他们一遍遍向我们灌输的大学的美好,大把可以自由掌控的时间被我们扩张曲解为上大学后,功课很少,大家可以尽情的玩乐;可能有身边人的蛊惑:报专业最重要的是好找工作,工作才是最终目的。这些个貌似不重要的细枝末节,无声的在我的心里扎了根,成了我作出错误选择的潜在因素。但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阿波罗的神庙前的一道神谕,上书:认识你自己。许许多多的错误都是由于对自己的错误认知铸成的。而这个错误也不例外。
在没有看到我的专业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想学什么”这么重要。我照着大家的期待填上大家希望我读的专业,然后一步错,步步错,造成了如今的悔不当初。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我的十八岁,那便是“事与愿违”。
02
人类向来擅长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经历了伤心失落到接受事实的转换之后,我屏蔽掉了所有该专业中我所厌恶的数据相关等内容,把百度词条中所有我认为的不错的词语刻在脑子里,到处说给别人听。好像这样,我便真的可以从心里接受它,觉察出它的好处。
这种还算有益的心态一直保持到了我顺利踏入大学的校门。新生研讨课上,不同的老师热情饱满的跟大家探讨了计算机发展的各个方向。如果说发现这个专业竟然学习我最接受无能的大学物理只是导火线的话,一个老师的那句“学得好可以去研究导弹”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的眼泪夺眶而下。不是说研究导弹不好,只是这与我所喜欢的,向往的,皆背道而驰。
悲伤是很容易让人沉醉的,它让我蛮横撒泼,不辨是非。明知再多的眼泪都改变不了既成的现实,却还是说掉就掉。不仅折磨的自己浑浑噩噩,还让关心我的父母亦陷入无限担忧。
那个时候,计算机三个字成了我的禁忌,谁和我念叨,我就哭给谁看。
现在看来,那不过是最软弱的抗争。就像《陆犯焉识》中所说的:“她真是可怜啊。这么可怜还要装可怜。”
而更可怜的是,我都这么可怜了,还不自知。
03
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慢慢从那种可以溺死人的悲伤中一点点将自己拔了出来。这同样意味着有近一年的时间我是颓废且没有目标的。这样的浪费简直惊悚。
青春有几个可以浪费的一年?不过,还好还好,我终是醒了过来。
他们说:你认为最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虽然挺鸡汤的,但却十分符合我彼时的心情。
大二开始的时候,我尝试着去接触了所有我喜欢的方向,为自己挑选我最喜欢的一个做足了准备。后来的事便顺理成章,我选修了自己喜欢的科目的双学位,期冀着毕业以后换方向,开始全新的生活。
我和我的专业做敌人的这两年,我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过渡排斥的心理给本就没多少天分的专业课雪上加霜,一片惨不忍睹。我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真的很不擅长这个专业,可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旦做到,成就感也不是其他可以比拟的。它给我一种这样的难题我都攻克了,我还有什么好怕的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一点也不坏。
所以,我决定和我的专业和解。估计它也做够了我单方面的假想敌。
虽然曾经过多的敌视以及偏迟的悔悟使得握手言和并没有那么容易。可我知道,每天努力那么一点点,它终会感知到我的诚意。
完全想明白的那一天,是个阴雨连绵的午后,我撑着伞,一步一步踏在校园的青石路上。
我知道,未来的路,我会越走越明晰。
写在文末:微博上有人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我却并不这么觉得,在我看来,青春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一段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年少时光。如何度过我们的青春才是重点。张扬跋扈,无所畏惧并不适合每个人。我们应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如此方能不悔。
写下这篇文章只是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我的故事,希望大家别和我一样,能够尽早的做出正确选择,给自己的青春打上坚实无悔的底色 。祝愿所有人都能有一个美满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