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冬天越来越冷了,也眼看快到年末了(11月份时我居然忽略了一年还有第12个月份,以为上个月就要过年了,朋友提醒我还有一个月我才恍然大悟)。不知为何,我从小有个印象就是到了12月末心里就会自然觉得暖暖的,按理说也没什么假期或节日,不过一个三天的元旦假期。也许是以往儿时对于圣诞节的热闹印象,天气很冷,但总感觉非常温暖。也有可能是始终对雪的亲近感。想象一条小街道,比如前阵子常去的一家咖啡馆门前的小街道,周围安静时而又能看到在半空中飘过的炊烟,既有市井气息又有内心十分踏实、坦然的笃定。这就是对于“温暖”这个词在感觉上的“定义”吧,不仅仅是出于触感。它不同于晚上在家里煎炒烹炸,也不是一杯热茶或热咖啡的温度,而是看到飘雪时的温暖感,真是难以用文字形容,也可能是安静环境的衬托吧。
也可以说是某种说不清的亲切感,就像我时常去的需要开一段高速的本市图书馆,到底它有何种魔力让我能够舍近求远。回想童年(有一种回忆回想并非是因为老了,而是要更清楚地认识现在和未来),大家都是住在没有安保和物业的老旧小区里,无论大人还是小朋友感觉都挺踏实的,也许是世界太小了生活的都挺安逸祥和的,很少有人焦虑。但我绝不想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回得去,未来只能从未来入手。昨天我听了一场陈嘉映老师今年的讲座(B站),他也提到了现如今人们的常识已经无能为我们今天这个网络、信息时代提供参考帮助了。而对于网络反作用于我们小范围的社群生活的情况,他也自然没有合适的答案。任谁也恐怕难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