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这个世界。从这本书的三分之一部分开始,我就带着伤感领会它的真实和源于现实。喜欢余华的作品就源于此。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活着》中的福贵虽然经历苦难,但是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作者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也许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的感受到了幸福。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一句自言自语才把自己从小说中拉出来,而我已经有些忍不住。
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 子。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是那么的简单!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我的学生生涯最值得点评的那几年,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关于“人生”、“理想”、“活着的意义”等这样很大的话题通过自己的理解给别人说上半小时;而现在遇到诸如此类宽泛的话题我一个字都说不上来。说到底,人还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或许,等到哪天再次翻开《活着》,不会因为看到一些煽情的片段而伤感,那时也就真正的懂得了作者的意思。
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说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不妨说谎言和沉默是现代社会中流行的两大罪过。太多的不真实、太多的善意的谎言,成为了现代人热衷的常态。我常常在朋友之间,朋友圈之间开玩笑,渐渐的发现人们:更愿意听到自己愿意听的,而不是事实!说到这儿,善意的谎言支持者可能要开始反驳我了。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导致我们越来越不能受到打击,承受能力也就越来越弱。
基于书籍的写照,生活的真实的存在;我开始换角度看待我所遇到的人、事、物。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福贵的人生在福贵眼里也许没有这一层含义,更多的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每一次看到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他时,我都忍不住眼泪;看完之后细细回想现代社会已经不会有那样的情景出现,至少不会饿死在大好的时光里。
合上kindle,鲜艳的红再次入我眼里,更扎我心里。我知道时光如黑夜一样转瞬即逝,死亡也终会如黑夜从天而降。不痛,不悲,不喜…仿佛是一片青叶在风中摇曳,宁静就在遥远的身旁波动。
好好活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好好活着,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