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一个冬天的雪终于来了。早上起来就见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在空中飞舞,草坪上楼顶上一片白茫茫。往河边看看,雾蒙蒙的一片迷朦。
早饭后,媳妇去单位值班,我和儿子在家包饺子—-把准备好的饺子馅都包成饺子冻起来。
午饭后,我乘高铁一路向北,开启计划好的春节后逛古城之旅。不去游山逛水,不去人多的知名景点,就到几处古镇古街走走看看。
将近四点,在滑浚高铁站下车,如意在出站口接站。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滑县县城道口镇,这是出游的第一站,游道口古镇。
滑县是如意的老家,道口古镇我来过几次,都是白天,这次要晚上逛古镇,看看古镇的灯。
到宾馆休息一会儿,五点出门,几分钟就到了古街街口。节日的古街果然比平日人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跟其它古镇一样,街上多是卖吃的玩的。卤串烧烤冰糖葫芦,臭豆腐烤冷面干噎酸奶,等等等等。这些我都不爱吃,说实话,烤冷面我都没尝过,干噎酸奶更不知道是啥东西。我看见一家店铺挂着的招牌是缠丝火烧,想吃一个尝尝味道。我停下脚步向里面张望了一下,黑压压的都是人头,柜台前围的水泄不通,门外购买的队伍排的很长,算了,回来的时候人少了再买吧,我安慰着自己。
一条街走到头,到了古道口码头。这条河称为运河,是古时候运粮的河,据说现在这些水是引的黄河水。对角布置着两个舞台,舞台后面的大牌子上写着“春满中原 老家河南”。如意说这是河南台某个节目的分会场。
看完古码头,又转了几条街,在我看来大同小异。但是,对于如意来说是满满的回忆。走到一个街口,他告诉我,这里以前是老百货大楼,旁边是一个澡堂。小时候,冬天,老头儿(指他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他来这里洗澡。走过一个卖泥塑作品的小摊,他说:这些是泥做的,烧制成瓷的,中间是空的,一吹会响。小时候,爷爷去浚县庙会上卖了他做的纺花锭子,回来都会给我买一个这个。我心想,谁不知道这个,叫做叫吹儿,我姥姥也常给我买的。但我没有扫他的兴致,只是奥奥地回应着他这些说过很多遍的故事。
下图中的银号就是过去的银行,进门是个院落,分布着古时候银行必备的设施,介绍的很详尽。我之前进去参观过。今天里面游客很多,就没有再进去。
不知道转了几条街,也不知道怎么转出来的,反正直到走出古街,也没有再看见那的“缠丝火烧”的小店。我向来不知道东西南北,就跟着如意往前走。一边东张西望,一边躲闪着那些举着的臭豆腐糖葫芦酸辣粉鱿鱼串串,别让它们给我的新衣服上加油添彩。
到了道口,我就想吃当地的小吃——烩饼。当地人把烙的薄饼切成面片形状,跟做面条一样,做成汤面,称为烩饼。也有加菜干炒的,叫炒饼。以留古镇的烩饼最有名。我们找到一个留固烩饼店,走了进去。店不大,就几张桌子,客人却很多。我们进去时还有一张空桌子,再后面进去的就只有站着等了。我不吃别的,就等着吃烩饼。如意要个素拼,喝自己用矿泉水瓶子装的白酒。大概等了二十分钟,如意的半瓶酒都快喝完了,烩饼才端上。满满的一大碗,稠乎乎的,但清汤利水,是我想吃的味道。饼不薄不厚,很筋道,配料有鸭血炸过豆腐黄豆芽青菜,还有少许蒜苗。我加点醋,吃吃歇歇,最终还是没有吃完。肚子很撑了,又舍不得美味。在我喘口气准备继续吃的时候,如意说,能吃多少吃多少吧,别撑坏了。我只好放弃努力。出了店门,我说,好吃。如意说,是小时候吃过的味道。我说,下次还来这家吃。如意说,下次去吃更地道的。
溜溜哒哒回宾馆,我洗完澡,如意说,哎呀,咱去逛古街去早了,现在那古渡口的舞台上正演节目哩,还有打铁花表演。他刚刚在朋友圈刷到了。我说,现在去看!如意说,都洗过澡洗过头了,再出去会感冒。我知道他喝了酒不想动了,就想自己去看,又怕摸不着路,只好作罢。唉,躺床上想象一下打铁花的热闹场面吧。这古镇逛的,也就逛了个寂寞。